[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高铁隧道上方的重力式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93472.9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9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钟展兴;江丹强;李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航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D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5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箱 重力式结构 抛石棱体 基床 本实用新型 高铁隧道 灌浆孔 垫层 片石 胸墙 顶部设置 码头结构 承载力 天窗 沉降量 密实度 灌浆 回填 高铁 施工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用于高铁隧道上方的重力式结构,包括有沉箱(1)、灌浆基床(2)、胸墙(3)、灌浆孔(4)、抛石棱体(5)、二片石垫层(6),其中灌浆孔(4)预设在沉箱(1)内,胸墙(3)设置在沉箱(1)的顶部前侧,沉箱(1)的后侧回填抛石棱体(5),抛石棱体(5)的顶部设置二片石垫层(6)。本实用新型能够安全可靠地提高基床密实度,提高基床的承载力,减少重力式结构的沉降量,以满足使用要求,从而保证码头结构的稳定性,且无需在高铁天窗期施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铁隧道的重力式结构,尤其是一种适用于高铁隧道上方的重力式结构。
背景技术
码头修建于沿海沿江临水线上,随着国内高铁的发展,线路修建的增多,在国内如福建、广东等地区不断出现了码头修建于高铁隧道上方的情况,其中重力式码头是一种使用较多的码头结构形式。重力式码头由胸墙、墙身、抛石基床、墙后回填等组成,靠建筑物自重和结构范围内的填料重量和地基强度保持稳定性。其结构坚固耐用,抗冻性和抗冰性良好,能承受较大的地面载荷和船舶载荷,对较大的集中载荷以及码头地面超载和装卸工艺变化适应性强,同时施工简单、维修费用小。高铁隧道常埋藏于中风化—微风化岩层中,两者相距不远,重力式码头的修建不可避免地对高铁隧道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铁隧道上方的重力式结构。本实用新型能够安全可靠地提高基床密实度,提高基床的承载力,减少重力式结构的沉降量,从而保证码头结构的稳定性,且无需在高铁天窗期施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适用于高铁隧道上方的沉箱结构,包括有沉箱、灌浆基床、胸墙、灌浆孔、抛石棱体、二片石垫层,其中灌浆孔预设在沉箱内,胸墙设置在沉箱的顶部前侧,沉箱的后侧回填抛石棱体,抛石棱体的顶部设置二片石垫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基床灌浆结构,在沉箱安放前不需对基床进行密实,通过沉箱壁上的预留孔,在沉箱安放后对基床进行灌浆密实处理,对岩层无振动影响,可将对高铁隧道的影响减少到最低。本实用新型能够安全可靠地提高基床密实度,提高基床的承载力,减少重力式结构的沉降量,以满足使用要求,从而保证码头结构的稳定性,且无需在高铁天窗期施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方便实用的适用于高铁隧道上方的重力式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沉箱灌浆孔的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高铁隧道上方的重力式结构示意图,包括有沉箱1、灌浆基床2、胸墙3、灌浆孔4、抛石棱体5、二片石垫层6,其中灌浆孔4预设在沉箱1内,胸墙3设置在沉箱1的顶部前侧,沉箱1的后侧回填抛石棱体5,抛石棱体5的顶部设置二片石垫层6。
此外,上述二片石垫层6顶部还设置有碎石垫层7。本实施例中,上述碎石垫层7是级配碎石垫层。另外,上述碎石垫层7的顶部还设置回填砂8。
本实施例中,上述沉箱1采用C40钢筋混凝土沉箱结构。上述灌浆基床2采用8~10cm的抛石。
上述胸墙3呈L型。本实施例中,上述胸墙3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胸墙3采用C35钢筋混凝土。
上述灌浆孔4是预埋在沉箱1内的空心管。本实施例中,空心管采用内径为130mm的钢管或不锈钢管。
本实施例中,上述抛石棱体5所用块石的规格为10~10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航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航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34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传感器装置的水利枢纽
- 下一篇:一种诱鱼丁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