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矫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94285.2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051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侯涛;贾莹莹;陈明;宋闻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F1/02 | 分类号: | B21F1/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1137 | 代理人: | 伍俊慧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矫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机械领域,特别是一种钢筋矫正装置。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是采用钢筋做骨架的混凝土构件。这样,钢筋可以承受拉力,增加机械强度。钢筋混凝土合理地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不同受力性能材料的强度,比钢结构更节约钢材。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提高了构件的抗拉强度,耐久性,并且具有耐火性、整体性、可塑性,混凝土所用的砂石可就地取材。随着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应用于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量越来越多。 在现在的建筑行业中,在施工场地,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钢筋,但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由于运输以及长时间使用时,会导致钢筋折弯,无法满足施工的需求,这就需要对弯曲的钢筋进行矫正。 现在的钢筋矫正机大都是通过直接拉拽钢筋,使钢筋在机械外力的作用下进行矫直,但在拉拽钢筋过程中,钢筋容易摆动,造成危险,而且由于钢筋矫直所需的力比较大,机械力不平稳,容易发生危险;此外还有一些机器采用对折弯部分进行加热的方式进行矫直,加热会导致钢筋的性能发生变化,降低强度,减少钢筋使用寿命。
传统的钢筋矫正一般通过击打,翻转极大地方法实现矫正,矫正精度往往不够。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矫正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筋矫正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钢筋矫正装置矫正效果差的问题。
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三个水平放置且成品字形均布的辊筒,三个辊筒的前后两端均设有一个正三角形第一框架,每个第一框架的每一个顶点处均设有一个长方形且与第一框架保持平行的第二框架,第二框架的中线与第一框架的中线相互平行且第二框架的一端伸出第一框架,每一个第二框架内均设有一个可沿第二框架中线移动的套筒,套筒与第二框架的伸出端之间设有连杆,连杆的一端伸出第二框架的伸出端,连杆上套设有置于套筒与第二框架伸出端的压簧,套筒内设有转动轴,转动轴可在套筒内转动且转动轴的两端均伸出套筒,转动轴的一端与辊筒同心安装,转动轴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构思新颖、结构巧妙、实用性强,通过三个同时向中心挤压的辊筒实现对钢筋的矫正,在矫正的过程中带动钢筋转动,从而有效提高了钢筋的矫正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3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三个水平放置且成品字形均布的辊筒1,三个辊筒1 的前后两端均设有一个正三角形第一框架2,每个第一框架2的每一个顶点处均设有一个长方形且与第一框架2保持平行的第二框架3,第二框架3的中线与第一框架2的中线相互平行且第二框架3的一端伸出第一框架2,每一个第二框架3内均设有一个可沿第二框架3中线移动的套筒4,套筒4与第二框架3的伸出端之间设有连杆5,连杆5的一端伸出第二框架3的伸出端,连杆5上套设有置于套筒4与第二框架3伸出端的压簧6,套筒4内设有转动轴7,转动轴7可在套筒4内转动且转动轴7的两端均伸出套筒4,转动轴7的一端与辊筒1同心安装,转动轴7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
为了实现更便捷的驱动效果,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套设在转动轴7上的第一链轮8,同侧的三个第一链轮8经链条9连接,链条9的下端设有与其相啮合的第二链轮10,第二链轮10经轴与电机11相连接,电机11的下端设有拉簧12,通过固定在电机11下端的拉簧12使得第二链轮10在啮合链条9驱动三个第一链轮8的过程中链条9始终保持张紧的状态。
为了实现更便捷的使用效果,所述第一框架2的下方设有支撑支架13第一框架2与支撑支架13连接,拉簧12的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支架13上,通过支撑支架13使得装置整体高于地面,满足置于下端的两个第二框架3在连杆5拉出时的时候留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使得整个装置更加方便。
为了实现更便捷的使用效果,所述连杆5伸出第二框架3的一端设有阻挡盘14,通过阻挡盘14使得在拉动连杆5克服压簧6的时候更加容易受力,同时保证连杆5的伸出端不会被卡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42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