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对刃口实施钝化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96346.9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71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孙思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名古屋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3/00 | 分类号: | B24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31302 | 代理人: | 包文超 |
地址: | 201801***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刃口 实施 钝化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刀具加工的设备,用于对刀具的刃口进行钝化加工,便于非标刀具的制造。
背景技术
刀具刃口钝化技术是一个还不被人们普遍重视,而又是十分重要的方面。它的重要性就在于:经钝化后的刀具能有效提高刃口强度、提高刀具寿命和切削过程的稳定性。行业内技术人员所周知,刀具是机床的“牙齿”,影响刀具切削性能和刀具寿命的主要因素除了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刀具构造和切削用量等,还通过大量的刀具刃口钝化实践体会到:有一个优良的刃口型式和刃口钝化质量也是刀具能否实现多快好省地进行切削加工的前提。因此,刀具刃口的状况好坏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微观上,经砂轮刃磨后的刀具刃口,确实存在程度不同的缺口(即微小崩刃与锯口)。前者可用肉眼和普通放大镜观察到,后者用100倍(带0.010mm刻线)显微镜能够观察到,其微观缺口一般在0.01mm~0.05mm,严重者高达0.1mm以上。在切削过程中刀具刃口微观缺口极易扩大,加快刀具磨损和损坏。
现代高速切削加工和自动化机床对刀具性能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涂层刀具在涂层前必须经过刀口的钝化处理,才能保证涂层的牢固性和使用寿命。
早期的钝化以手工为主,主要通过动物皮和石油人工鐾刀,使刀刃更加锋利耐用。为了提高钝化效率和质量,目前已经逐步发展出多种机械钝化方法。如采用振动钝化、喷丸钝化、研磨浆钝化、含磨料的橡胶轮钝化、干或湿的喷砂法钝化、翻滚钝化和含磨料尼龙刷钝化等。
在工业生产上,硬质合金刀片的批量自动化钝化已经相对普及,主要是通过喷砂钝化。然而由于上述工艺手段主要采用简单机械结构,虽然能够一次性钝化抛光大批量刀片,但却不能精确地按照设计要求对刀片上各个刃部进行有形状、大小、角度有区分的精密钝化,的因此在硬质合金、CBN及金刚石刀具上,特别是非标准的硬质合金、CBN及金刚石刀具刀具的生产上并不适用。由于刀具刃口位置和尺寸千差万别。为迎合使用条件钝化要求又各不相同,现实生产中无法很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钝化工作,很多厂家不得不舍去刀具钝化工艺,这使得非标准定制刀具的使用寿命始终无法和使用经过钝化的刀片的替换式机加刀具相媲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对刃口实施钝化的设备,便于在刀具的制造过程中,尤其是非标刀具的制造中,对磨削后的刃口进行钝化。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对刃口实施钝化的设备,可以一次性对同一刀具的不同刃部按照设计要求自动进行不同形状、大小、角度的机械式钝化与抛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对刃口实施钝化的设备,包括:
电机,在其转动主轴上设置钝化毛刷,钝化毛刷受电机主轴驱动而转动;
第一运动机构,在XYZ坐标系上,其沿X轴移动;
第二运动机构,在XYZ坐标系上,其沿Y轴移动;
第三运动机构,在XYZ坐标系上,其沿Z轴移动;
第一转动机构,其围绕第一运动机构移动的方向提供旋转运动。
还包括第二转动机构,其驱动电机围绕第三运动机构移动的方向进行旋转运动。
钝化毛刷以非金属纤维材料为刷毛,如:尼龙、动物毛(如:鬃毛、兔毛、羊毛和马毛等)和碳纤维等,刷毛长度大于1mm,刷毛上固定直径小于0.1mm的金刚石颗粒。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对刃口实施钝化的设备,还包含机械手,用于自动换取工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实现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对刃口实施钝化的设备,适用于对非标刀具进行刃口钝化,使得钝化后的刃口的强度得到提高,刀具的切削稳定性得到改善,刀具的使用寿命得到提高,能够适用于机加工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对刃口实施钝化的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名古屋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名古屋精密工具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63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永磁体的交流式磨料磁流体射流发生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的夹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