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锅炉排烟余热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197664.7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5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卢伟;要东风;熊伟威;孙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众仕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5/02 | 分类号: | F23J15/02;F23J15/06;F26B2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诺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8 | 代理人: | 韩国辉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余热 吸收 装置 | ||
一种锅炉排烟余热吸收装置,它包括烘一(1)和烘房二(2),所述烘房一(1)的输出端连接有风机组一(3),所述风机组一(3)的输出端连接到气气换热器(4)壳程冷侧入口,所述气气换热器(4)壳程的热侧口连接到电加热器(5)入口,所述电加热器(5)出口连接至催化反应器A(6),所述催化反应器A(6)出口连接到所述气气换热器(4)管程冷侧入口,所述气气换热器(4)管程热侧出口连接到节能器(7),所述节能器(7)的输出端连接到引风机(8)的输入端,所述引风机(8)的输出端连接到烟囱(9)。本锅炉排烟余热吸收装置,在炉窑烘房排烟引风机出口至催化反应入口之间进行改造,加装“烟气烟气换热器”、“烟气电加热器”,对烟气进行预热升温,从而达到催化反应所需温度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讲就是涉及一种锅炉排烟余热吸收装置。
背景技术
稀土制造等行业中的烘干炉窑,高温烟气经过催化反应装置后直接经过烟囱排大气。由于炉窑烟气温度波动,最高温度时的排烟温度~300℃,有大量的热量可以回收利用,中国专利201610212516.1公开了一种锅炉烟囱余热回收除尘降温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包括余热回收装置和除尘降温装置。左段烟囱表面设置有封闭式螺旋形导槽装置,利用导槽内的水来回收锅炉烟囱余热。导槽上部进水口与下进水管连通,导槽下部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炉体进水口连通。右端烟囱呈倾斜状,内部设置有两块导烟板,利用上部的喷头喷水来除尘降温,污水通过漏管、防烟盒和排污管排出。该锅炉烟囱余热回收除尘降温装置通过向总进水管输水就可以同时实现烟囱余热回收和除尘降温的效果,能有效解决锅炉排烟温度过高、烟囱余热浪费、燃料浪费严重、烟囱易高温氧化腐烂、锅炉排烟污染物过多的问题。但是该技术方案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的锅炉烟囱余热回收除尘降温装置结构复杂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锅炉排烟余热吸收装置,为满足烟气净化装置催化反应温度的要求,在炉窑烘房排烟引风机出口至催化反应入口之间进行改造,加装“烟气烟气换热器”、“烟气电加热器”,对烟气进行预热升温,从而达到催化反应所需温度要求。催化反应后段设置烟气换热器,通过气气换热器换热,回收烟气中的部分余热。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一种锅炉排烟余热吸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烘一和烘房二,所述烘房一的输出端连接有风机组一,所述风机组一的输出端连接到气气换热器壳程冷侧入口,所述气气换热器壳程的热侧口连接到电加热器入口,所述电加热器出口连接至催化反应器A,所述催化反应器A出口连接到所述气气换热器管程冷侧入口,所述气气换热器管程热侧出口连接到节能器,所述节能器输出端连接到引风机的输入端,所述引风机的输出端连接到烟囱,所述烟囱的输出端排放至大气。
进一步,所述烘房一的输出端连接到风机组一的输入端,所述风机组一的输出端连接到所述催化反应器A,所述催化反应器A的输出端连接到烟囱。
进一步,所述烘房二输出端连接到风机组二,所述风机组二连接至催化反应器B,催化反应器B的输出端连接到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的输出端连接到烟囱,所述烟囱的输出端排放至大气。
进一步,所述节能器水侧由脱盐水泵供水。
进一步,所述风机组一包括风机A和风机B。
进一步,所述风机组二包括风机C和风机D。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锅炉排烟余热吸收装置,为满足烟气净化装置催化反应温度的要求,在炉窑烘房排烟引风机出口至催化反应入口之间进行改造,加装“烟气烟气换热器”、“烟气电加热器”,对烟气进行预热升温,从而达到催化反应所需温度要求。催化反应后段设置烟气换热器,通过气气换热器换热,回收烟气中的部分余热。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众仕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众仕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76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