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量粉尘气溶胶发生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21199807.8 申请日: 2017-09-19
公开(公告)号: CN207357122U 公开(公告)日: 2018-05-15
发明(设计)人: 杨文慧;周冬生;杨慧盈;殷喆;高波;法云智;胡凌飞;邱业峰;于学东;郑劲林;刘玉杰;赵银龙;杨阳;熊小路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北京慧荣和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01J13/00 分类号: B01J13/00;B01F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71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微量 粉尘 气溶胶 发生器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量粉尘气溶胶发生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所需样品量多、稳定性差等问题,其技术方案是包括震动喇叭、与震动喇叭连接的震动片、漩涡气流发生装置、与漩涡气流发生装置连通的气溶胶发生舱;震动片朝向漩涡气流发生装置一侧放置粉尘颗粒;震动喇叭配置成带动震动片震动;漩涡气流发生装置包括压膜和安装于压膜上的喷气头,压膜包括喷气腔室,喷气腔室配置成容纳震动片上的粉尘颗粒;喷气头设置为多个且多个喷气头绕喷气腔室周壁排列,多个喷气头通过通气管连通,多个喷气头喷气方向斜向下设置;该技术要点的设计,达到了可通过喷气头喷出的气体形成涡旋气流使得震动片上的样品向气溶胶发生舱内流通,产生气溶胶的效果,可对微量粉尘进行操作,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发生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微量粉尘气溶胶发生器。

背景技术

吸入毒理学是研究可吸入物对机体毒作用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规律和机制及对可吸入物进行危险性评价的一门科学。其专业研究内容主要有:空气中各种物质的理化特性;呼吸道的基础生物学;吸入物在体内的沉积和滞留及其与体内重要系统、器官间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是如何导致疾病产生的。

随着国际吸入毒理学研究日趋活跃,国内许多专家也充分认识到了吸入毒理学的重要意义。从研究的对象来看,有对人群的调查,也有对动物包括大鼠、小鼠、家兔、仓鼠等的研究;从研究的对象来看,都采用静式染毒;从研究的方法来看,有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的,有利用超声诊断技术、同位素标记法、放射性气溶胶肺通气现象技术、荧光抗体技术等等;最长染毒时间有连续染毒8小时的,也有对接触5年以上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有进行整体动物肺灌洗实验的,也有进行离体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析的;研究毒物的种类更达到包括氯气、沙漠尘、偏二甲基珙、柴油机排出物、汽车尾气颗粒物等几十余种;分析的指标有大鼠嗅觉粘膜毒性的酶组织化学改变、肺灌洗液中各种酶的变化、脾脏NK细胞和K细胞、肝微粒体钙泵、血小板等几十种。

现有的吸入毒理学研究中,研究的主要毒物之一为气溶胶,气溶胶包括粉尘气溶胶,现有的粉尘气溶胶发生器有旋转刷式的粉尘发生器(专利号201320577636.3)、齿带原理的粉尘发生器(专利号201110047698.9)和转盘式原理的粉尘发生器(专利号201010136283.4)等,对于中小量的粉末样品发生提出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但是针对微量样品,比如实验室的研究制备的微量生物蛋白干粉、昂贵的铂金粉、PM2.5粉尘等等,样品量常常小于1克甚至只有几毫克的量,目前技术的粉尘气溶胶发生器将无法连续稳定地将样品发生气溶胶。因此,如何针对微量粉尘来将其发生成气溶胶是气溶胶发生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微量粉尘进行操作、稳定性高的微量粉尘气溶胶发生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量粉尘气溶胶发生器, 包括控制组件和气溶胶发生组件,所述气溶胶发生组件包括震动喇叭,所述震动喇叭扩开口一侧可拆卸固定安装有震动片,所述震动片背向所述震动喇叭一侧设置有漩涡气流发生装置,所述漩涡气流发生装置背向所述震动片一侧连通有气溶胶发生舱;

所述震动片配置成于朝向漩涡气流发生装置一侧放置粉尘颗粒;

所述震动喇叭配置成带动震动片震动;

所述漩涡气流发生装置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震动片的压膜,所述压膜包括喷气腔室,所述喷气腔室配置成容纳震动片上的粉尘颗粒;且

所述喷气腔室包括周壁,所述周壁上安装有喷气头,所述喷气头设置为多个且多个喷气头绕所述喷气腔室周壁排列,多个喷气头通过通气管连通,所述多个喷气头喷气方向斜向下设置;

所述气溶胶发生舱与所述喷气腔室连通,且所述气溶胶发生舱包括气溶胶出口;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与所述喷气头连通的气泵以及用于控制震动喇叭震动的电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北京慧荣和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实验动物中心;北京慧荣和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1998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