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D光栅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0305.2 | 申请日: | 201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13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唐缘辉;杨军;罗亮;高修峰;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依偎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22 | 分类号: | G02B27/22;G09G3/3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栅 驱动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D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光栅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裸眼3D显示的原理是通过光栅或透镜将显示器显示的图像进行分光,从而使人眼接收到不同的图像,这样便实现了3D显示。狭缝光栅显示器通过在显示面板前方放置一个参数合适的狭缝,对显示的内容进行遮挡,在经过一定距离后,到达人眼的光线便可被分开,双眼接收到两幅含有视差的图像,产生立体效果。通过在LCD屏上安装一片液晶光栅来实现3D显示效果,在液晶两端增加偏置电压使该光栅中的液晶偏转,显示若干等间距的黑色条纹,从而造成视差,在观察者眼中呈现3D图像,当不对光栅液晶加电压时,光栅是透明的,显示屏就可以显示2D画面来供观察者观看,从而实现在一个显示屏中既可以显示3D画面,也可以显示2D画面。
而液晶光栅的液晶分子如果一直固定在某一个电压不变,液晶分子会发生极化现象,从而失去旋光特性。因此,为了避免液晶分子的特性遭到破坏,液晶分子的驱动电压必须进行极性变换,这就需要将液晶显示屏内的显示电压分成两种极性。现有的光栅偏转电压的驱动电路,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通过CPU的GPIO输出4路低压的周期性波形,实现4路低压偏置波形,再通过电平转换输出高压的偏置电压;二是通过CPU的GPIO输出低压的周期波形,再通过分压电路分压后再通过放大电路放大到所需偏转电压。第一种电平转换方式的驱动电路,4路偏转电压同步性差,电平转换后的输出能力低,从而导致在加载光栅时,输出的偏置电压波形严重失真,导致出现屏闪现象,严重影响3D效果;第二种通过分压后再放大的形式,由于分压电阻的精度和放大电路精度的影响,导致在输出后的电压偏差较大,影响3D效果,且电路复杂,占用大量PCB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度高、电路简单的3D光栅驱动电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3D光栅驱动电路,3D光栅包括行驱动端和列驱动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信号源、极性变换电路和放大电路,所述极性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源连接,所述信号源输出PWM信号,所述极性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极性变换电路用于输出两路极性相反的第一方波信号和第二方波信号,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一基准电压,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连接3D光栅的行驱动端和列驱动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用于输出基准电压的分压电路,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信号源为独立元器件集成的信号发生电路或处理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极性变换电路包括第一异或门和第二异或门,所述信号源为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包括第一输出端、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所述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异或门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二异或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PWM信号,所述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异或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三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异或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第二输出端和第三输出端输出极性相反的电平信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放大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和第四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一异或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和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异或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正相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和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均与所述分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3D光栅的列驱动端连接,用于输出第一列驱动信号和第二列驱动信号,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3D光栅的行驱动端连接,用于输出第一行驱动信号和第二行驱动信号。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和所述第四运算放大器均集成在同一个芯片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分压电路包括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连接电源电压,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串联第二电阻连接电源地,所述第一电阻与所述第二电阻之间的连接节点作为分压电路的输出端。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处理器为51单片机、DSP单片机或ARM单片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依偎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依偎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03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