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的水平烟道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1585.9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48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黎毅荣;马险峰;庄宇刚;骆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G7/12 | 分类号: | F22G7/12;F23J15/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王照伟 |
地址: | 51025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焚烧 余热 锅炉 水平 烟道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水平烟道整体设计为过热器的结构。所述水平烟道的顶部和两侧均设有保温层,所述水平烟道的顶部及两侧分别设有顶部膜式壁和侧膜式壁;所述顶部膜式壁和所述侧膜式壁均位于所述保温层内;所述水平烟道内设有过热器蛇形管组;所述顶部膜式壁、所述侧膜式壁和所述过热器蛇形管组通过管道顺次连接。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水平布置过热器制造加工困难,顶部密封难以及钢耗量偏大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将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水平烟道整体设计为过热器的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π型结构垃圾焚烧余热锅炉过热器采用水平布置的方式布置于水平烟道内,水平烟道顶部为砌筑保温,两侧为水冷膜式壁,下部为灰斗的形式。过热器采用上下集箱搭接的管屏形式。该π型结构垃圾焚烧余热锅炉的布置存在以下的缺点:
1、水平烟道顶部为砌筑形式,但过热器蛇形管要穿过砌筑料连接集箱,砌筑料与蛇形管间的膨胀系数及膨胀方向不一致,因此需要在蛇形管与砌筑料密封罩壳间安装膨胀节,这无疑增加了现场施工难度以及使密封结构复杂化,且容易导致漏烟。
2、水平烟道两侧为水冷膜式壁,因此其需要连接下降管及上升管构成一个循环回路,无疑增加了锅炉钢耗量。
3、过热器管屏采用上下小集箱搭接的形式,据粗略统计管子与集箱的角接接头约为2800-5500道(具体数量根据炉型决定),而且还有大量的小集箱端盖环缝,这无疑大大增加了生产制造成本。
为此,需要对传统的π型垃圾焚烧余热锅炉的水平烟道结构布置作出调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焚烧余热锅炉,解决了目前垃圾焚烧余热锅炉水平布置过热器制造加工困难,顶部密封难以及钢耗量偏大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
一种垃圾焚烧余热锅炉的水平烟道,所述水平烟道的顶部和两侧均设有保温层,所述水平烟道的顶部及两侧分别设有顶部膜式壁和侧膜式壁;所述顶部膜式壁和所述侧膜式壁均位于所述保温层内;所述水平烟道内设有过热器蛇形管组;所述顶部膜式壁、所述侧膜式壁和所述过热器蛇形管组的管道顺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将过热器的上下集箱搭接的管屏形式改为蛇形管的形式。减少了数以千计的角接焊缝及集箱端盖环缝,可以利用蛇形管生产线实现过热器的全机械化制造,大大降低了人工制造成本,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2、将水平烟道顶部由原来砌筑形式改为膜式壁的形式,使过热器穿管的膨胀问题和顶部密封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3、将水平烟道顶部及两侧膜式壁与过热器蛇形管连成一整体,即水平烟道顶部及两侧膜式壁均作为过热器的附加受热面与蛇形管构成了过热器整体。由于将水平烟道顶部及两侧与蛇形管相连通构成过热器,因此水平烟道不需要连接上升、下降管,大大降低锅炉钢耗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热器蛇形管组包括顺次连接的一级过热器、二级过热器、三级过热器。所述一级过热器设于靠近水平烟道的蒸汽出口处;所述三级过热器设置于靠近水平烟道的烟气进口处。在水平烟道内布置相连的三组过热器,已经能够较好的吸收烟气的热量。过热器内的蒸汽首先经处于烟气温度最低处的一级过热器加热,之后到达温度稍高处的二级过热器处加热,最高到达水平烟道中温度最高处三级过热器处加热,使水蒸汽的能够最大化的吸收烟气的温度,提高了传热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为,其中:所述一级过热器和所述二级过热器为逆流布置,所述三级过热器为顺流布置。所述一级过热器和所述二级过热器为逆流布置,使其具有较大的传热温差,传热效率高。三级过热器采用顺流布置,传热温差较小,蒸汽出口处烟温较低,受热面金属壁温也较低,工作安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广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15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的紧固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富氢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