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WM脉冲控制的继电器驱动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6045.X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82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戴礼正;刘肖峰;徐金桥;吴小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47/32 | 分类号: | H01H4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1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wm 脉冲 控制 继电器 驱动 电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WM脉冲控制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包括微控制器U1、滤波电容C1、MOSFET晶体管Q1、线圈绕组K1、续流二极管D1,以及一个状态指示电路,所述状态指示电路由发光二极管D2、降噪电容C2、限流电阻R1组成;所述微控制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MOSFET晶体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1两极分别连接MOSFET晶体管Q1的栅极和源极,源极接地连接,所述MOSFET晶体管Q1的漏极再与继电器的线圈绕组K1一端连接导通;继电器线圈绕组K1两端并联一个续流二极管D1,及并联状态指示电路,线圈绕组K1另一端连接电源供电端;采用脉冲控制方式,使继电器线圈绕组K1两侧的电压变化为PWM脉冲波形,不仅降低了继电器及整个PLC元器件的功耗,同时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控制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PWM脉冲控制的继电器驱动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业4.0的理念推广,继电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而PLC时间继电器因为具备时序控制功能,逐渐成为广大工程师在现场应用时的首选电气产品。
PLC时间继电器具备多功能的同时,也存在着传统继电器控制方式所带来的功耗大,散热效果差的问题。而且,PLC时间继电器因为采用密排放置,且自身宽度较窄(6mm) 的限制,使得热量集中,不利于散热,亦会缩短继电器产品的寿命周期。
传统的PLC时间继电器在接收到指令信号后,微控制器输出一个稳定的低电平信号,使得线圈绕组两端正常工作,进而控制继电器的触点进行相应动作,线圈两侧并联了1个状态指示电路,以及续流二极管回路。当电源接时,冲击电流直接加载在继电器两端,续流二极管或状态指示电路很容易烧坏,而且电路中的冲击电流经过线圈绕组发出热量,热量聚集在继电器壳体内难以散发,长时间工作将会缩短继电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鉴于PLC时间继电器的传统应用方式功耗较大,散热效果差的问题,如果采用改变硬件设计的方式,那么将会提高产品的成本,会降低产品的竞争优势,不利于市场的推广;为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PWM脉冲控制的继电器驱动电路,解决继电器高功耗和散热问题,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WM脉冲控制的继电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器U1、滤波电容C1、MOSFET晶体管Q1、线圈绕组K1、续流二极管D1,以及一个状态指示电路,所述状态指示电路由发光二极管D2、降噪电容C2、限流电阻R1组成;所述微控制器U1的输出端与所述MOSFET晶体管Q1的栅极连接;所述滤波电容C1两极分别连接MOSFET晶体管Q1的栅极和源极,源极接地连接,所述MOSFET晶体管Q1的漏极再与继电器的线圈绕组K1一端连接导通;继电器线圈绕组K1两端并联一个续流二极管D1,同时再次并联状态指示电路,线圈绕组K1另一端连接电源供电端VCC;微控制器U1在信号初期,输出一定时间长度的稳定电压信号,经过滤波电容C1滤波,微控制器U1输出信号转换为 PWM脉冲,驱动MOSFET晶体管Q1的截止和导通,控制继电器线圈绕组K1的电压来控制继电器,线圈绕组K1两侧并联状态指示电路显示工作状态。
所述的续流二极管D1、继电器线圈绕组K1和所述状态指示电路组成闭合回路。
所述MOSFET晶体管Q1为NMOS三极管或者PMOS三极管或者IGBT三极管。
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由连续稳定的电压变化为PWM脉冲控制,接入MOSFET晶体管Q1前置电路驱动继电器,采用PWM脉冲控制设计不仅大大的降低了继电器及整个PLC元器件的功耗,同时也使得产品成本降低,从而延长继电器的使用寿命;此外,加载LC电路来限制线圈绕组K1上电瞬间冲击电流;以保护续流元件、线圈不会因的电流瞬间的冲击而损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未经菲尼克斯亚太电气(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60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