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放置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标本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6557.6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3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芳军;刘鹏飞;刘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任月娜 |
地址: | 21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放置 粘膜 剥离 术后 标本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置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标本的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是主要用于治疗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通过内镜粘膜下剥离术能够完整的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对于术后病变组织的检查通常会制备标本然后再去送检,现临床上通常将切除标本组织固定在泡沫板等材料上然后浸入福尔马林溶液中送至病理科,或不进行展开固定,直接浸入福尔马林溶液中送至病理科,或是将泡沫板、塑料板等盛放在标本盒中送至病理科,但采用这些方法,标本固定不牢固,容易对标本造成损害、沾染杂质,不利于后续对标本的精确切割,不利于后续检测结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紧凑的放置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标本的装置,具有固定、放置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标本的作用,同时能够实现对标本的精确切割。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放置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标本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中设置有标本板,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上垂直设置有刀架,所述刀架包括两根立柱以及设置于立柱间的横梁,所述两根立柱能够沿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前后滑动,所述横梁能够沿两根立柱上下移动,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刀片套,刀片卡设在刀片套上。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本体的两侧设置有标尺。
进一步的,所述标本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提手。
进一步的,所述标本板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
进一步的,所述标本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定位针。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紧凑,使用方便,能够用于切割和保存标本,橡胶材质的标本板能够将标本固定更牢固,刀架的设置能够使刀片的位置沿滑轨前后运动且能够沿立柱上下运动,实现对标本的精确切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装置本体1、标本板2、第一滑轨3、第二滑轨4、刀架5、立柱6、横梁7、刀片8、标尺9、提手10、定位针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放置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标本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1,装置本体1中设置有标本板2,装置本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滑轨3和第二滑轨4,第一滑轨3和第二滑轨4上垂直设置有刀架5,刀架5包括两根立柱6以及设置于立柱6间的横梁7,两根立柱6能够沿第一滑轨3和第二滑轨4前后滑动,横梁7能够沿两根立柱6上下移动,横梁7上设置有刀片套,刀片8卡设在刀片套上,装置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标尺9,标本板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提手20,标本板2采用橡胶材质制成。
使用方法:将待切割的标本板2放置在装置本体1中,根据标本板2上的定位针11对标本进行初步的固定,前后移动刀架5的立柱6,使立柱6沿第一滑轨3、第二滑轨4移动,当到达标本待切割的位置后向下移动横梁7,使横梁7带动刀片向下直至切割标本,装置本体1的两侧设置有标尺9,根据标尺9能够精确标本的切割长度,切割完成后取下刀架5将装置本体1盖上上盖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人民医院,未经江阴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65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