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体和外护套复合测温智能型交联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09606.1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502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刘焕新;李金堂;王福志;黄伟立;王雷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32 | 分类号: | H01B7/32;H01B7/17;H01B7/36;H01B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韩斐 |
地址: | 311305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体 护套 复合 测温 智能型 交联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联电缆,特别涉及一种导体和外护套复合测温智能型交联电缆。
背景技术
目前高压、超高压交联电缆的测温光缆都放置在绝缘线芯表面,测到的的温度是绝缘表面温度,不是导体实际运行温度,而且电缆散热性能差会降低电缆线路的载流能力。传统的解决方案是:1.根据电缆绝缘表面温度演算出导体温度温度,间接测量的温度不能真实反映导体实际温度;2. 电缆隧道或沟道加设通风装置。但是,导体温度是通过绝缘表面温度推算出来的,与导体实际温度有很大差距;其次,通风装置受环境限制,部分敷设环境不能够加设通风装置,如排管、直埋等环境。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开发一种散热型交联电缆势在必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根据电缆绝缘表面温度演算出导体温度温度,间接测量的温度不能真实反映导体实际温度;2. 电缆隧道或沟道加设通风装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导体和外护套复合测温智能型交联电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体和外护套复合测温智能型交联电缆,包括导体,所述导体的中心处填设有一根主测温光缆,所述导体的外侧包设有导体屏蔽层,所述导体屏蔽层的外侧包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外侧包设有绝缘屏蔽层,绝缘屏蔽层的外侧包设有包带层,所述包带的外侧包设有金属套,所述金属套的外侧包设有外护套,金属套与外护套之间的空隙处填设有至少两根辅助测温光缆,所述两根辅助测温光缆为间隔排布,所述两根辅助测温光缆均与金属套抵接,所述辅助测温光缆还与所述的外护套抵接。在导体内部放置一根主测温光缆,光缆内部光纤芯数可以是1~10芯,用来测量导体温度,也可以用来通信;外护套内侧放置辅助测温光缆,与导体内主测温光缆相互对比,真实反映导体和外护套的实际温度。66kV~500kV导体和外护套复合测温智能型交联电缆性能指标可以达到下列要求代表规格举例:工频耐压:2.5U0,持续30min,绝缘不击穿.局部放电试验:1.5U0下无可检测出的放电。
作为优选,所述两根辅助测温光缆的内部光纤芯数小于等于所述主测温光缆内部光纤芯数。主测温光缆内部光纤芯数可以是1~10芯,辅助测温光纤内部的光纤芯数一般为双芯或单芯。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套的表面涂设有电缆沥青层。
作为优选,所述两根辅助测温光缆之间的间隔小于所述辅助测温光缆直径的3倍。
作为优选,所述主测温光缆内部光纤芯数为1根至10根。
作为优选,所述导体屏蔽层的内径至少是所述测温光缆直径的三倍。
作为优选,所述主测温光缆的缆芯数量大于等于所述导体的数量。
作为优选,所述金属套与外护套之间的空隙处还填设有泄露指示粉末。
作为优选,所述泄露指示粉末均为绝缘粉颗粒。所述绝缘粉颗粒均为红色。
作为优选,所述外护套为防虫外护套。
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效果是:在导体内部放置一根主测温光缆,光缆内部光纤芯数可以是1~10芯,用来测量导体温度,也可以用来通信;外护套内侧放置辅助测温光缆,与导体内主测温光缆相互对比,真实反映导体和外护套的实际温度。66kV~500kV导体和外护套复合测温智能型交联电缆性能指标可以达到下列要求代表规格举例:工频耐压:2.5U0,持续30min,绝缘不击穿.局部放电试验:1.5U0下无可检测出的放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测温光缆,2、导体,3、导体屏蔽层,4、绝缘层,5、绝缘屏蔽层,6、包带层,7、金属套,8、外护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096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