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眩光照明灯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10376.0 | 申请日: | 201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0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3 |
发明(设计)人: | 区文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区文显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5/04;F21V17/16;F21Y115/10;F21Y103/10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1 | 代理人: | 何卓南,赵钊 |
地址: | 5284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眩光 照明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眩光照明灯。
[背景技术]
LED面板灯要广泛用于照明领域,但是现有的LED面板灯通常用为乳白扩散板,材质中加有一定比例的扩散剂,无法控制光线,UGR眩光值较高,不便于某些场合的应用。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防眩光照明灯,其结构简单易实现,实用性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防眩光照明灯,包括有底壳1,所述底壳1从内向外依次设有LED发光板2、透镜3、以及起保护作用和便于清洁的透光平板4,所述透镜3面向所述LED发光板2的端面为透光平面和背向所述LED发光板2的端面凸设有若干用于起防眩光输出作用的棱锥形或圆锥形的透光凸起32。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照明灯,所述透光平板4向所述底壳1方向伸设有若干的弹性卡扣41,所述底壳1上设有用于对所述透镜3进行定位的定位台阶面11和用于供所述弹性卡扣41卡接固定的若干卡槽12。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照明灯,所述底壳1外底部设有若干的螺柱13,所述螺柱13上通过螺钉14固定有弹片5,所述弹片5向所述底壳1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伸出有弹性卡边51,所述弹性卡边51折向照明灯的前方,所述弹性卡边51与所述透光平板4之间形成夹持空间。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照明灯,所述透光凸起32为底面呈正6边形设置的正6棱锥形透光凸起,相邻正6棱锥形透光凸起紧靠在一起并且之间设有1条共用边线321。
如上所述的一种防眩光照明灯,所述底壳1为长条形,所述LED发光板2、透镜3、以及透光平板4对应也为长条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案结构简单易实现,所述透镜的出射端面上设有若干棱锥形或圆锥形的透光凸起而所述透光凸起一方面增大出射端面发光面积,即有效分散光强,其具有防眩光作用,另一方面透光凸起具有聚光作用,从不同角度入射至所述透光凸起透光平面的光经过透光凸起后会偏向照明灯前方,便于直射和有效减少光向外侧方偏离,如此,用户在侧面观看照明灯时不会感到太刺眼,其便于某些场合的应用,实用性好。
2、相对于采用弹簧夹子将卡臂转动连接在底壳上相对,本案采用了弹片并且弹片通过螺钉就能固定在底壳,其实施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案的爆炸示图。
图2是本案的底壳。
图3是本案的透光平板。
图4是本案的透镜部分放大示图。
图5是本案的光路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防眩光照明灯,包括有底壳1,所述底壳1从内向外依次设有LED发光板2、透镜3、以及起保护作用和便于清洁的透光平板4,所述透镜3面向所述LED发光板2的端面为透光平面和背向所述LED发光板2的端面凸设有若干用于起防眩光输出作用的棱锥形或圆锥形的透光凸起32。
如上所述,本案结构简单易实现,所述透镜3的出射端面上设有若干棱锥形或圆锥形的透光凸起32,而所述透光凸起32一方面增大出射端面发光面积,即有效分散光强,其具有防眩光作用,另一方面透光凸起32具有聚光作用,从不同角度入射至所述透光凸起32透光平面的光经过透光凸起32后会偏向照明灯前方,便于直射和有效减少光向外侧方偏离,如此,用户在侧面观看照明灯时不会感到太刺眼,其便于某些场合的应用,实用性好。
如上所述,具体实施时,所述透光平板4向所述底壳1方向伸设有若干的弹性卡扣41,所述底壳1上设有用于对所述透镜3进行定位的定位台阶面11和用于供所述弹性卡扣41卡接固定的若干卡槽12,如此,便于具体的装配。
如上所述,具体实施时,所述底壳1外底部设有若干的螺柱13,所述螺柱13上通过螺钉14固定有弹片5,所述弹片5向所述底壳1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伸出有弹性卡边51,所述弹性卡边51折向照明灯的前方,所述弹性卡边51与所述透光平板4之间形成夹持空间,如此,便于将本照明灯嵌入安装槽中,相对于采用弹簧夹子将卡臂转动连接在底壳1上相对,本案采用了弹片5并且弹片5通过螺钉14就能固定在底壳1,其实施更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区文显,未经区文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103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