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保护壳的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10496.0 | 申请日: | 2017-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83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夏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三马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 | 分类号: | H01R13/40;H01R13/53;H01R13/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14 | 代理人: | 安娜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护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保护壳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连接器线束用于常规的移动部件,主板或PCB板,连接方式为普通插入式,实现电流及信号的传输。对于特殊部件,如被连接部位有金属针或引脚外露,常规连接器无法实现覆盖式保护,或对电气性能式的保护。例如,高电压对针和针之间近距离产生电弧或其他影响,或其附近部件工作时对其产生干扰,或在不良的使用环境中,出现其他物质使其针排之间造成短路。
如何优化连接器的结构,提高连接器对待连接部件的保护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保护壳的连接器,能够优化连接器的结构,提高连接器对待连接部件的保护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保护壳的连接器,该带保护壳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和保护壳,所述连接器设有至少两个孔位,用于固定待连通的端子和带排针部件的连接针,所述保护壳的宽度与所述连接器的宽度相同,且与所述连接器扣合。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的两侧分别设有防脱扣,所述连接器的两边分别设有凹槽,所述防脱扣与所述凹槽一一对应,且相互扣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器的两边分别设有一个凹槽,且所述凹槽的宽度与所述防脱扣的宽度相同。
基于上述任意带保护壳的连接器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壳还设有定位孔,用于固定所述带排针部件的固定针,所述带排针部件包括所述固定针和基板,所述固定针垂直于所述基板。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上设有凸台,所述固定针固定于所述凸台,所述保护壳设有空腔,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空腔的顶壁,且与空腔连通,所述空腔与所述凸台扣合。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带保护壳的连接器,将端子和带排针部件通过连接器的孔位连接,既完成端子和带排针部件与连接器的固定,又能够实现端子与带排针部件连通,实现电流或信号源无障碍传输,实现连接器与部件之间连接,达到覆盖式保护,或对各个部件电气性能的保护,解决高电压对针和针之间近距离产生电弧的问题,将低附件其他部件对其干扰,防止针排之间短路,解决连接器与部件震动造成的脱落或接触不良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例带保护壳的连接器,能够极大优化了连接器的结构,提升连接器对待连接部件的保护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保护壳的连接器处于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带保护壳的连接器处于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是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带保护壳的连接器,结合图1或图2,该带保护壳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1和保护壳2,连接器1设有至少两个孔位11,用于固定待连通的端子3和带排针部件4的连接针41,保护壳2的宽度与连接器1的宽度相同,且与连接器1扣合。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带保护壳的连接器,将端子3和带排针部件4通过连接器1的孔位11连接,既完成端子3和带排针部件4与连接器1的固定,又能够实现端子3与带排针部件4连通,实现电流或信号源无障碍传输,实现连接器1与部件之间连接,达到覆盖式保护,或对各个部件电气性能的保护,解决高电压对针和针之间近距离产生电弧的问题,将低附件其他部件对其干扰,防止针排之间短路,解决连接器1与部件震动造成的脱落或接触不良的问题。
因此,本实施例带保护壳的连接器,能够极大优化了连接器的结构,提升连接器对待连接部件的保护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三马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深圳三马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10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