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13967.3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76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2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平;王华田;朱启良;李佳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9/02 | 分类号: | A01G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赵永伟 |
地址: | 271018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筒 外盆 本实用新型 培养装置 外部环境 植株 根系 隔板 林木 同步响应 布设 空间用 无规则 开凿 密封 阻隔 苗木 生长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包括外盆(1)和内筒(2),内筒(2)位于外盆(1)的中心位置,在内筒(2)壁上无规则开凿多个孔隙(5),外盆(2)与内筒(2)之间的空间用隔板(4)阻隔成多个处理区间(3)并密封。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消除外部环境布设差异并避免苗木个体间生长差异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保证根系从同一植株上获取,为探讨植株不同根系对外部环境的同步响应规律提供了可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林木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分根培养装置是将植物幼苗固定在一块培植板上面,营养液培养钵是通过中间隔板隔离成两个营养室。这类装置的缺陷在于不能很更好的固定植物幼苗,或固定一株植物幼苗的同时也会影响到其他植物幼苗的固定。此外,由于苗木根系在栽培基质(如珍珠岩、蛭石等)和土壤中生长特性不一致,导致在探讨根系对环境的响应规律时,不同的植物幼苗对探索结果造成很大的误差,同时布置环境梯度时需要把培植板从培养钵上移开,操作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消除环境布设差异和苗木个体间生长差异,保证根系从同一植株上获取,为探讨根系对环境的同步响应规律提供了可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包括外盆和内筒,内筒位于外盆的中心位置,在内筒壁上无规则开凿多个孔隙,外盆与内筒之间的空间用隔板阻隔成多个处理区间并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内筒直径为6.0-7.0cm,孔隙的直径为0.4 ~0.6cm。
作为优选,所述外盆与内筒之间的空间用隔板阻隔成4~6个处理区间并密封。
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为PVC板。
栽培时,将杨树幼苗栽植于内筒内,内筒壁上无规则开凿多个直径0.4 ~0.6cm的孔隙,便于根系穿过内筒进入外盆与内筒之间的区域,在外盆与内筒之间的不同处理区间内布置铵硝比和酚酸梯度,外盆内部用PVC隔板阻隔成4~6个处理区间并密封,防止各处理区间内水分交换和根系串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林木分根培养装置可以消除环境梯度布设差异和苗木个体间生长差异,保证根系从同一植株上获取,为探讨植物根系对环境的同步响应规律提供了可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主视剖面图;
图中:1、外盆,2、内筒,3、处理区间,4、隔板,5、孔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如图1~2,一种林木分根培养装置,包括外盆1和内筒2,内筒2位于外盆1的中心位置,在内筒2壁上无规则开凿多个孔隙5,外盆2与内筒2之间的空间用隔板4阻隔成4个处理区间3并密封。所述内筒2的直径为6.4cm。所述孔隙5的直径为0.5cm。所述隔板4为PVC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139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约用水的花卉养殖盆
- 下一篇:一种可移动高密度立体种植器及立体种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