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设有预燃室的火花塞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14344.8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18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张蝶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蝶儿 |
主分类号: | H01T13/54 | 分类号: | H01T13/54 |
代理公司: | 广州骏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425 | 代理人: | 吴静芝 |
地址: | 529100 广东省江***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预燃室 火花塞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火花塞。
背景技术
火花塞是安装到内燃机上,用于点燃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的点火装置。
传统的火花塞包括一中心电极、绝缘体、壳体和接地电极。该绝缘体为陶瓷绝缘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该中心电极插入贯穿该绝缘体的轴孔。该壳体套设在该绝缘体的表面。该接地电极与该壳体的端部连接,并延伸与中心电极相对,与中心电极之间形成火花放电的间隙。该中心电极与接地电极之间通过脉冲电力的作用产生电弧,进而产生电火花点燃电极周围的混合气体,达到自动点火的目的。
传统的火花塞在使用时有以下缺点:由于接地电极和中心电极直接处于燃烧室中,在相对开放的空间内进行点火,点火后燃烧气流的喷射压力较小,释放速率较慢。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气流喷射压力大、释放速度快的火花塞。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设有预燃室的火花塞,包括:
绝缘体,其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轴孔;
中心电极,其插入贯穿所述绝缘体的轴孔并露出端部;
壳体,其为中空柱状,该壳体套设在所述绝缘体表面;
接地电极,其与所述壳体连接,并与所述中心电极的端部相对,与所述中心电极形成点火间隙;
还设有预燃室,其由火花塞端部与一壁体围设形成;所述中心电极的端部和接地电极设置在所述预燃室内,使所述点火间隙位于所述预燃室内;所述壁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结构,其轴线与火花塞轴线重合,所述壁体包括侧壁、第一端部以及与第一端部相对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设置在火花塞端部处,所述第二端部的端面上设有主喷射孔,所述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辅助气孔;所述预燃室内腔的总表面积S为预燃室封闭内表面积S1与设置在壁体上的孔的总面积S2之和,且
S1占S的51%-95%;
相应地,S2占S的49%-5%。
本实用新型的火花塞,通过设置一个半封闭的预燃室,并控制预燃室封闭内表面积与壁体上的孔的总面积之间的比例,使点火后产生的燃烧气流在预燃室膨胀,并在有限的空间中产生较大的喷射压力,然后从壁体上的孔中快速喷射出去,有效提高燃烧气流的释放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壁体上的孔的总面积S2为主喷射孔总面积S3与辅助气孔的总面积S4之和,且
S3占S2的51%-99%;
相应地,S4占S2的49%-1%。
通过控制主喷射孔总面积与辅助气孔的总面积之间的比例,有效引导燃烧气流通过主喷射孔喷出,使燃烧气流能够定向高效地释放到燃烧室中部,达到提升燃烧效率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S3占S2的60%-99%,相应地,S4占S2的40%-1%;所述预燃室的内腔长度为5mm-20mm,所述主喷射孔的直径为2.6mm-8.8mm。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气孔设置在所述点火间隙所水平对应的侧壁位置之外,即所述辅助气孔设置在所述点火间隙与所述壁体的第一端部之间所水平对应的侧壁位置处,或所述辅助气孔设置在所述点火间隙与所述壁体的第二端部之间所水平对应的侧壁位置处,或所述辅助气孔有多个,部分设置在所述点火间隙与所述壁体的第一端部之间所水平对应的侧壁位置处,余下的设置在所述点火间隙与所述壁体的第二端部之间所水平对应的侧壁位置处。
这样设置时,当气流从辅助气孔进入时,不会直接对点火间隙的燃烧气流造成直接冲击,使燃烧气流分散,降低喷射压力。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电极的端部露出所述壳体的端部外;所述壁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端部外,其第一端部与所述壳体的端部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电极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端部内;所述壁体的侧壁为所述壳体的端部,所述预燃室为所述壳体端部所围起的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电极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端部内;所述壁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端部内,并与所述壳体端部的内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电极的端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端部内;所述壁体的第一端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端部内,其第二端部伸出所述壳体的端部,所述壁体与所述壳体的端部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电极为与所述壳体的端部固接的伸出部,或所述接地电极为设置在所述侧壁的内壁上的突出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蝶儿,未经张蝶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143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特斯拉线圈高频放电的旋转式放电间隙
- 下一篇:一种隐蔽式防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