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管道生产的共挤条通用共挤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16882.0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7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益炬;张学云;冯金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6 | 分类号: | B29C47/26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共挤 第二流道 第一流道 环装置 浇口 中间挡板 本实用新型 流道结构 流道 相通 第一进料口 成本配置 生产效率 有效减少 流通孔 三流道 通用 机模 装卸 增设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管道生产的共挤条通用共挤环装置,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流道板、第一中间挡板、第二流道板、第二中间挡板及第三流道板,所述的第一流道板上设有相通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一流道,所述的第一流道通过第一中间挡板中设置的第一料流通孔与第二流道板中设置的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相通,所述的第二流道两端设有第一浇口及第二浇口,第三流道的两端设有第三浇口及第四浇口,构成四根共挤条流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增设独立的一根、二根、四根共挤条流道结构,不用更换共挤环装置,有效减少装卸共挤环装置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机模成本配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管道挤出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管道生产的共挤条通用共挤环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挤出机可以完成带一根、两根甚至多根共挤条管道的生产,共挤条的数量可由设备厂家设计开发相应的共挤环装置。目前,一台挤出机上的共挤环装置只能满足一种数量带共挤条管道的生产。一台能生产带四根共挤条管道的挤出机只能满足带四根共挤条管道的生产,此台设备需要生产带一根共挤条管道时,需要更换另外一组共挤环装置。共挤环安装于整个机模中段,更换共挤环需要很长的周转时间。同时,一台设备需配备多套共挤环装置,成本升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用于管道生产的共挤条通用共挤环装置的技术方案,该装置消除了更换装卸共挤环的时间,降低了设备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管道生产的共挤条通用共挤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流道板、第一中间挡板、第二流道板、第二中间挡板及第三流道板,所述的第一流道板上设有相通的第一进料口和第一流道,所述的第一流道通过第一中间挡板中设置的第一料流通孔与第二流道板中设置的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相通,所述的第二流道两端设有第一浇口及第二浇口,第三流道的两端设有第三浇口及第四浇口,所述的第二流道板上设有相通的第二进料口及第四流道,所述的第四流道上设有第五浇口,所述的第三流道板设有相通的第三进料口及第五流道,所述的第五流道两端设有第六浇口及第七浇口。
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生产的共挤条通用共挤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板、第一中间挡板、第二流道板、第二中间挡板、第三流道板通过设置的定位销钉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流道板、第一中间挡板、第二流道板、第二中间挡板、第三流道板上均设有供定位销钉穿过的销钉孔。
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生产的共挤条通用共挤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第三流道、第四流道、第五流道均为圆弧环结构。
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生产的共挤条通用共挤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流道设置在第二流道、第三流道之间。
所述的一种用于管道生产的共挤条通用共挤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及第三进料口处同一水平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增设流道板,实现在不用更换共挤环装置的情况下可以完成一根、二根及四根共挤条管道的生产,当共挤机连接第一进料口,用螺钉封堵第二进料口,实现生产带四根共挤条管道,反之,实现生产带一根共挤条管道,当共挤机连接第三进料口,实现生产带两根共挤条管道,有效减少装卸共挤环装置的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机模成本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中间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中间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168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