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3D打印枕颈融合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20260.5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77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牛国旗;李健;陈辉;刘路坦;周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牛国旗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B33Y80/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装置 打印 枕颈 匹配 本实用新型 导向螺钉 枕骨托 桥板 融合 个体化定制 弧形过渡板 颈椎固定板 椎弓根螺钉 颈椎棘突 内植入物 一体结构 个体化 精准化 椎弓根 贴附 围挡 置入 裁剪 颈椎 成功率 成型 解剖 透视 金属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D打印枕颈融合固定装置,包括:枕骨托板(7)以及一组导向螺钉孔(8);枕骨托板下部两侧分别设有弧形过渡板(4);一对与颈椎匹配的颈椎固定板(1)以及椎弓根导向螺钉孔(2);另设有一个与颈椎棘突表面匹配贴附的V型的桥板(5),V型的桥板(5)的中间部位设有相连的V型的弧形围挡部(6),以上结构均为金属3D打印成型的一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有点在于3D打印个体化定制枕颈融合固定装置作为内植入物,手术中不需要再次裁剪,具有良好的解剖形态匹配及帖附,实现真正意义的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有效降低传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风险,增加成功率,减少术中透视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仪器领域,特别涉及骨科治疗中的一种枕颈融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上颈椎手术是脊柱外科领域的难点之一,该部位解剖结构复杂多变,毗邻重要神经、血管,手术时间长,术中需要反复透视,对外科医生临床技术和经验要求极高。目前颈枕部内固定装置包括枕骨螺钉及钢板、枢椎螺钉、颈枕部连接棒。其中枢椎椎弓根比邻脊髓及椎动脉,置钉风险大;枕骨螺钉及钢板的位置大多都是依手术医师术中对枕骨解剖关系所决定,主观性强,术后出现螺钉锥破枕骨内板、硬膜下出血、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特别是颈椎椎弓根螺钉易穿破椎弓根壁,导致脊髓或椎动脉损伤的风险;连接棒的长度和弧度大多都是依手术医师术中临时断棒和折弯的,主观性强,术中出现反复多次断棒和预弯,多次反复透视,术后颈枕部矢状位角度仍不理想,患者直立行走时视觉不满意等,因此这些一直是临床是较为棘手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的颈枕部内固定装置存在的操作难度大、固定效果差的缺点,提供的一种3D打印枕颈融合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3D打印枕颈融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a.一个与枕骨粗隆部表面匹配贴附的枕骨托板,枕骨托板上分布设置一组导向螺钉孔;枕骨托板下部两侧分别设有相连的呈一定扭曲角度的弧形过渡板;枕骨托板的形状可以是圆形、半圆形、矩形、三角形、弧形、三叶草形等几何形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计。
b.一对与颈椎双侧棘突根部匹配贴附的颈椎固定板,每个颈椎固定板上分别设有一组与对应颈椎椎弓根配合的椎弓根导向螺钉孔;所述颈椎固定板的长度可以向下方椎体继续延长,可以是一个椎体节段、两个或两个以上椎体节段,颈椎固定板每个节段位置各有一个导向螺钉孔。
另设有一个与颈椎棘突表面匹配贴附的V型的桥板,桥板两端分别与每个颈椎固定板上部内侧相连接,桥板的V型顶端设有与颈椎凸起配合的凸起压板;
V型的桥板的中间部位设有相连的V型的弧形围挡部;
c.枕骨托板上的每个弧形过渡板的下边分别连接在桥板的一侧以及颈椎固定板的上边,弧形围挡部的上边与枕骨托板下部中间部位连接、两侧分别与对应的弧形过渡板内侧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枕骨托板、颈椎固定板上与骨接触的一面均设有微孔状融合面。
进一步的方案,弧形围挡部上设有全层通透的网孔状融合面。
进一步的方案,枕骨托板、弧形过渡板、弧形围挡部以及颈椎固定板均为3D打印成型的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方案,微孔状融合面、网孔状融合面均为3D打印成型的一体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牛国旗,未经牛国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02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膝关节股骨间隔器的制作装置
- 下一篇:新型上颈椎重建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