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明导电性薄膜及触控屏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21175.0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8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侯晓伟;黄伟庭;古荣治;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5/14 | 分类号: | H01B5/14;G06F3/044;G02B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石佩 |
地址: | 330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明导电性薄膜 平整结构 硬涂层 表面压花结构 本实用新型 第二金属层 第一金属层 透明导电层 触控屏 基材 压印 表面形成表面 硬涂层表面 表面结构 第二表面 第一表面 生产效率 压花结构 卷曲 点接触 金属层 粘连 与非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包括依次形成于基材的第一表面的第一硬涂层、第一透明导电层及第一金属层,以及依次形成于基材第二表面的第二硬涂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及第二金属层。第一硬涂层和/或第二硬涂层表面压印呈非平整结构,以使第一金属层和/或第二金属层的表面形成表面压花结构。表面压花结构与非平整结构的表面结构相同。因此,在卷曲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时,多表面压花结构可使相邻两个金属层之间形成点接触,从而防止其相互粘连。而且,在生产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时,只需通过压印形成非平整结构即可,而无需进行添加颗粒等操作。因此,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的生产效率有效提升。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触控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式触控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及触控屏。
背景技术
透明导电性薄膜是电容式触控屏的核心元件。随着智能终端的飞速发展,对透明导电性薄膜的需求量也是日益增大。透明导电性薄膜一般包括基材及设置于基材两侧的硬涂层、导电层及金属层。目前,由于非晶性聚合物薄膜与结晶性聚合物薄膜相比,具有双折射率较少并且均匀的优点,故大部分透明导电薄膜使用非晶型聚合薄膜形成的基材。
非晶性聚合物薄膜比结晶性聚合物薄膜更脆弱,其表面更容易受到损伤。在卷曲透明导电性薄膜使其为筒状时,会存在相邻的透明导电薄膜的金属层彼此产生粘连及压接的问题。因此,出现了在硬涂层中添加颗粒,以使金属层表面形成凸起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凸起可使相邻的金属层形成点接触,从而避免发生粘连及压接。
因此,在导电膜制备之前需要提前制备颗粒,并在制备过程中将颗粒添加进硬涂层中。然而,凸起的分布密度及凸起高度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使得导电膜具备抗粘连的效果。因此,在将颗粒添加进硬涂层的过程中,还需要对颗粒的分布密度、凸起高度等进行控制,这将导致导电膜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生产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具有抗粘连功能的透明导电性薄膜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透明导电性薄膜及触控屏。
一种透明导电性薄膜,包括:
基材,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
依次形成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硬涂层、第一透明导电层及第一金属层;
依次形成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硬涂层、第二透明导电层及第二金属层;
所述第一硬涂层和/或所述第二硬涂层的表面压印呈非平整结构,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形成表面压花结构;
其中,所述表面压花结构的范围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或所述第二金属层的表面。
压印形成的非平整结构可使第一金属层和/或第二金属层的表面形成表面压花结构,从而起到抗粘连作用。而且,在生产上述透明导电性薄膜时,只需通过压印的方式使第一硬涂层和/或第二硬涂层的表面呈非平整结构即可,而无需进行添加颗粒等操作,从而使得透明导电性薄膜的生产效率有效提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表面压花结构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凸起,且所述凸起的高度为0.05至2μm。
凸起的高度指的是表面压花结构内从波峰到波谷的距离(图2中h所示)。其中,凸起的高度与压印程度有关。凸起的高度越高,则抗粘连效果更好,但相应的对硬涂层造成的损伤越大,进而造成产品的良率降低。当凸起的高度为0.05至2μm,可在保证抗粘连效果的同时,使透明导电性薄膜的生产良率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顶面呈平面,且所述顶面与所述基材的表面平行。
在卷曲透明导电性薄膜时,凸起的顶面相互接触。由于其呈平面,故可减小凸起对金属层表面产生的压强,以防止损伤透明导电性薄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呈立方体形或棱台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昌欧菲显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11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导电性薄膜及触控屏
- 下一篇:透明导电性薄膜及触控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