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极耳导热的液冷/液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23505.X | 申请日: | 2017-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03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彭刚柔;陈明星;夏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57 | 代理人: | 黄立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导热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电池包散热、加热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极耳导热的液冷/液热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针对软电池包的液冷/液热系统布置于包内模组阵列的底部,组内电芯之间,以及竖直排布于模组叠片侧面,对应代表系统分别有BMW i3,Chevy Volt,Audi e-tron A3等。然而前两种方案主要针对电芯表面进行导热布置,对电芯叠片之间的温度梯度并没有改善,第三种方案虽然考虑了电芯之间的温度梯度问题,然而其具体布置位置值得商榷,布置在模组侧边的液冷/液热板仍然无法充分地将模组内的热量汲取出来,模组内外各电芯之间依旧存在明显的温度差异。
以上所列出的具有代表性的现有方案使得模组中每个电芯在工作过程中外部环境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了电芯在寿命范围内损耗不一致,在一定循环次数之后,短板效应凸显,制约了电池包系统的性能发挥,新能源汽车的续驶里程,以及使用寿命,增加了电池包系统控制难度,显著提高了因电池包产生事故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极耳导热的液冷、液热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极耳导热的液冷/液热结构,包括:
电池模组,其包括盖板、铝方通、设置在铝方通内的电芯叠片、与电芯叠片在铝方通上端连接的导流排;所述电芯叠片在导流排上方形成复数个极耳焊点,所述盖板焊接在铝方通上端;
液冷/液热板,其板面设置在所述复数个极耳焊点上;
媒介传送组件,其将液冷/液热的媒介传送至冷夜板形成液冷/液热循环。
优选地,所述液冷/液热板经由导热硅胶贴合在所述复数个极耳焊点上。
优选地,所述媒介传送组件包括:一端与液冷/液热板贯通的管道、及与管道另一端连通的容纳箱;所述容纳箱用于容置热传导的媒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兼具液冷/液热功能,根据不同的需要,更换媒介即可实现液冷/液热功能切换。其中,液冷功能应用于电芯热量过高情况,液热功能适用于电池模块低温条件下需加热充电。
本实用新型中,液冷/液热板的布置直接贴合在发热的重点区域,提高了散热效率。在提高散热效率的同时,这样的设计可以减少灌封胶以及其他模组内界面导热材料的使用量,有助于模组系统的减重,轻量化需求。另外,充分利用空间,相较目前常见的液冷结构空间利用率更高,本实用新型中每块液冷/液热板体积也不大,有效减少液冷模组的重量,使之能量密度更具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极耳导热的液冷/液热结构,包括:
电池模组1,其包括盖板11、铝方通12、设置在铝方通12内的电芯叠片13、与电芯叠片13在铝方通上端连接的导流排14;所述电芯叠片13在导流排14上方形成复数个极耳焊点15,所述盖板11焊接在铝方通12上端;
液冷/液热板2,其板面设置在所述复数个极耳焊点15上;
媒介传送组件3,其将媒介传送至冷夜/液热板2形成液冷/液热循环。
其中,所述液冷/液热板2经由导热硅胶贴合在所述复数个极耳焊点15上。
所述媒介传送组件3包括:一端与液冷/液热板2贯通的管道31、及与管道31另一端连通的容纳箱32;所述容纳箱32用于容置热传导的媒介。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1)散热功能
应用于电芯供能时间长、能耗需求大、累积热量多的情况。
此时,电芯的热量非常高,基于常规测试的温度分布,我们发现,电芯的上半部分以及极耳部分是工作体积内温度变化最为明显的区域,也是含热量最高的区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液热板2主要基于极耳焊点15区域排布,通过带冷却功能的媒介的循环,即可实现高效的散热功能。
(2)加热功能
应用于电芯在低温,特别是零下的温度进行充、放电情况。
锂离子电池,受限于外界环境温度,当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其充放电性能不能正常进行,因此,需要进行热量管理,本实用新型中的液冷/液热板2即具备此种功能。此时,可以将含有高热量的媒介不断补入容纳箱内,通过热量循环,对电池内部的电芯进行加热,直至其适宜的工作温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35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