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薄膜产品的无刀印模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24742.8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47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蒋建国;杜月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昊佰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38 | 分类号: | B26F1/38;B26F1/44;B26D7/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王小荣 |
地址: | 201108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聚酰亚胺 薄膜 产品 印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薄膜产品的无刀印模切装置,该模切装置包括沿聚酰亚胺薄膜料带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辅助料带送料单元、第一模切单元、第二保护膜送料单元、第一排废单元、离型膜料带送料单元、第二模切单元及第二排废单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利用辅助料带进行聚酰亚胺薄膜的模切,最终产品的离型膜料带上不会残留刀印,并利用第二保护膜对聚酰亚胺薄膜进行保护,避免了双面胶回粘导致聚酰亚胺薄膜随着废料一起被排掉的情况,保证了料带上的产品完整性,易于加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聚酰亚胺薄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薄膜产品的无刀印模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加工方式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在电子行业中,将聚酰亚胺薄膜(PI膜)贴在电子产品上的工序,已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在自动化贴合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用于自动化贴合的聚酰亚胺薄膜的尺寸较小(3mm×2mm×0.2mm),在离型膜料带上同时模切出多个聚酰亚胺薄膜之后,需要将外框废料以及多个聚酰亚胺薄膜之间的废料排掉,但由于聚酰亚胺薄膜较小,且聚酰亚胺薄膜与离型膜料带之间设有一层双面胶,在排废时,双面胶会回粘,导致聚酰亚胺薄膜会随着废料一起被排掉,造成料带上产品缺失,因此直接在离型膜料带上进行排废的难度较大;
2、直接在离型膜料带上模切出多个聚酰亚胺薄膜时,模切刀口的深度难以精确掌控,导致离型膜料带上往往会残留刀印,若刀印过深,则在自动化贴合时,机械臂无法将聚酰亚胺薄膜从离型膜料带上顺利剥离;
3、聚酰亚胺薄膜在离型膜料带上的位置若出现偏差,则自动化贴合装置将无法识别出聚酰亚胺薄膜,因此应保证离型膜料带的边缘平直,且聚酰亚胺薄膜与离型膜料带边缘的距离偏差应小于±0.2mm,使模切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薄膜产品的无刀印模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聚酰亚胺薄膜产品的无刀印模切装置,聚酰亚胺薄膜产品包括离型膜料带、多个聚酰亚胺薄膜以及设置在聚酰亚胺薄膜与离型膜料带之间的双面胶,所述的模切装置用于在聚酰亚胺薄膜料带上模切聚酰亚胺薄膜,所述的模切装置包括沿聚酰亚胺薄膜料带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辅助料带送料单元、第一模切单元、第二保护膜送料单元、第一排废单元、离型膜料带送料单元、第二模切单元及第二排废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的辅助料带送料单元包括沿聚酰亚胺薄膜料带移动方向依次设置的辅助离型膜送料机构、第一保护膜送料机构,并且所述的辅助料带送料单元位于聚酰亚胺薄膜料带的下方。辅助离型膜送料机构用于辅助离型膜的传送,第一保护膜送料机构用于第一保护膜的传送,并且使聚酰亚胺薄膜、辅助离型膜、第一保护膜由上而下依次贴合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的辅助离型膜送料机构包括辅助离型膜送料辊以及与辅助离型膜送料辊传动连接的辅助离型膜送料辊驱动电机;所述的第一保护膜送料机构包括第一保护膜送料辊以及与第一保护膜送料辊传动连接的第一保护膜送料辊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相应的送料辊转动,对各物料进行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保护膜送料单元包括设置在聚酰亚胺薄膜料带上方的第二保护膜送料辊以及与第二保护膜送料辊传动连接的第二保护膜送料辊驱动电机;所述的离型膜料带送料单元包括设置在聚酰亚胺薄膜料带下方的离型膜料带送料辊以及与离型膜料带送料辊传动连接的离型膜料带送料辊驱动电机。第二保护膜送料单元将第二保护膜由上方送入并与料带贴合,离型膜料带送料单元将离型膜料带由下方送入并与料带贴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昊佰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昊佰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47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