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导热油的锅炉热量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25682.1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96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尉文斌;袁耿华;孙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明业化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0 | 分类号: | F24H7/00;C01B17/54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20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导热油 锅炉 热量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导热油的锅炉热量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导热油,是GB/T 4016-1983《石油产品名词术语》中“热载体油”的曾用名,用于间接传递热量的一类热稳定性较好的专用油品。 由于其具有加热均匀,调温控制准确,能在低蒸汽压下产生高温,传热效果好,节能,输送和操作方便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用于各种场合,而且其用途和用量越来越多。
硫酸制造厂商在制造硫酸过程中需要通过焚硫炉燃烧硫磺或者硫矿石得到中间产物,在后续制造硫酸过程中也存在需要加热的工序,在现有的制造流程中,由于设备和生产工艺的限制,原料反应产生的热量大多难以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导热油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炉和锅炉内的余热,再通过导热油通过分油缸、循环输送装置实现与用户端之间的循环传输的利用导热油的锅炉热量回收利用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利用导热油的锅炉热量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导热油预热换热器、与导热油预热换热器的热源入口通过管道相连的二氧化硫反应炉、与导热油预热换热器的热源出口通过管道相连的溶解池、与导热油预热换热器的导热油入口通过管道相连的导热油分油缸、与导热油预热换热器的导热油出口通过管道相连的导热油换热锅炉以及与导热油分油缸通过管道相连的导热油循环输送装置。
所述导热油换热锅炉包括密封的燃烧锅炉本体,所述燃烧锅炉本体上安装有换热箱,所述换热箱上开设有与燃烧锅炉本体内部相连通的气体出入口,所述换热箱上还开设有与气体出入口相连通的燃烧器安装口,所述燃烧器安装口内安装有燃烧器;所述换热箱上环绕燃烧器安装口开设有与气体出入口相连通的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内螺旋安装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箱上安装有与换热腔相连通的气体排出管,所述气体排出管内安装有与换热管相连通的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与导热油预热换热器相连;所述换热箱上还安装有与导热油分油缸相连的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与换热管远离进油管的一端相连通。
所述燃烧器安装口内安装有可移动的火焰喷射筒,所述燃烧器穿过火焰喷射筒上的隔板延伸到火焰喷射筒内。
所述火焰喷射筒的内壁上开设有螺旋导流槽。
所述燃烧器上安装有天然气喷射管。
所述换热腔的内壁上安装有凸块。
所述换热箱为陶瓷纤维隔热板制成的换热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利用导热油的锅炉热量回收利用装置,二氧化硫反应炉中产生的热气流通过管道进入导热油预热换热器,与导热油预热换热器内的导热油换热,实现导热油的初步加热;换热冷却后的热气流通过管道输入溶解池,进行硫酸制造的下一步工序;经过导热油预热换热器的预热后的导热油进入导热油换热锅炉,通过导热油换热锅炉内硫磺或者硫矿石燃烧产生的气体热量在换热箱内进行换热,得到高温的导热油;高温的导热油通过管道传输回导热油分油缸并通过导热油循环输送装置输送用户端,用户端使用后的常温导热油再通过导热油循环输送装置传输回导热油分油缸,实现热量的循环传输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热油换热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利用导热油的锅炉热量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导热油预热换热器1、与导热油预热换热器1的热源入口通过管道相连的二氧化硫反应炉2、与导热油预热换热器1的热源出口通过管道相连的溶解池3、与导热油预热换热器1的导热油入口通过管道相连的导热油分油缸4、与导热油预热换热器1的导热油出口通过管道相连的导热油换热锅炉5以及与导热油分油缸4通过管道相连的导热油循环输送装置6。二氧化硫反应炉2中二氧化硫与氧气在催化剂加热作用下反应产生三氧化硫,三氧化硫气体中的余热通过导热油预热换热器1换热给导热油,实现初步加热。其中,导热油预热换热器1可以采用现有的气-液热交换器,换热后的三氧化硫气体输入溶解池3进行后续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明业化纤有限公司,未经绍兴明业化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56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接器(type‑C6)
- 下一篇:多功能智能排插(C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