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冲压生产线的工件夹持翻转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26793.4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8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金鸿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3/10 | 分类号: | B21D43/10;B21D4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218 | 代理人: | 夏平 |
地址: | 350100 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青口镇梅***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冲压 生产线 工件 夹持 翻转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冲压生产线的工件夹持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冲压生产流水线中常需完成冲压件从上工序转移至下工序并翻转180度的动作,一般采用将翻转的工序拉至线外手工作业,但是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增加了机器人的负载、使得机器人程序比较繁琐、并增加了需追加输入输出端子的数量,使得整体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流水线配合的在线完成工件180度翻转的夹持翻转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冲压生产线的工件夹持翻转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上铰接有两个转动角度为90°的转动臂,安装座上设有两个驱动转动臂相向或相背转动的气缸,转动臂上通过快换机构连接有夹手组件,快换机构包括铰接在转动臂端部的一对锁定钩以及驱动锁定钩的U形把手,夹手组件包括与快换机构连接的基杆,基杆上设有一对与锁定钩相配合的锁定销,基杆上正对另一转动臂的一侧设有位置可调的横杆,横杆两端分别设有位置可调的竖杆,竖杆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抓取工件的取料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基杆上设有第一调节座,第一调节座上相对设有两个压紧基杆的抱箍,两个抱箍间通过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锁紧,所述横杆穿设在调节座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横杆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调节座,第二调节座上相对设有两个压紧横杆的抱箍,两个抱箍间通过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锁紧,所述竖杆设置在第二调节座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竖杆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调节座,第三调节座上相对设有两个压紧竖杆的抱箍,两个抱箍间通过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锁紧,所述取料器设置在第三调节座上。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竖杆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抓取工件的取料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取料器为气动夹手或真空吸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机构可将冲压件从上工序转移至下工序时翻转180度,并可适用多种产品(具有快换功能),不影响流水线整体作业节拍,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实现自动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2中:1.安装座,2.转动臂,3.气缸,4.真空吸盘,5.锁定钩,6.U形把手,7.基杆,8.锁定销,9.横杆,10.第一调节座,11.抱箍,12.竖杆,13.第二调节座,14.抱箍,15.第三调节座,16.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2所示,一种自动冲压生产线的工件夹持翻转机构,包括安装座1,安装座1上铰接有两个转动角度为90°的转动臂2,安装座1上设有两个驱动转动臂2相向或相背转动的气缸3。转动臂2上通过快换机构连接有夹手组件,快换机构包括铰接在转动臂2端部的一对锁定钩5以及驱动锁定钩5的U形把手6。
夹手组件包括与快换机构连接的基杆7,基杆7上设有一对与锁定钩5相配合的锁定销8。基杆7上正对另一转动臂2的一侧设有位置可调的横杆9。所述基杆7上设有第一调节座10,第一调节座10上相对设有两个压紧基杆7的抱箍11,两个抱箍11间通过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锁紧,所述横杆9穿设在调节座中。
横杆9两端分别设有位置可调的竖杆12。所述横杆9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调节座13,第二调节座13上相对设有两个压紧横杆9的抱箍14,两个抱箍14间通过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锁紧,所述竖杆12设置在第二调节座13上。
竖杆12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抓取工件的真空吸盘4。所述竖杆12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调节座15,第三调节座15上相对设有两个压紧竖杆12的抱箍16,两个抱箍16间通过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锁紧,所述真空吸盘4设置在第三调节座15上。
步骤一.机器人取出上游模具零件时翻转机构的两个转动臂2成180度,(一个转动臂2取出零件)。
步骤二.在机器人将上游取出的零件放至下游的过程中转动臂2机械手臂旋转90度并使两个转动臂2处于平行状态,进行交替零件,一个转动臂2中的零件交至另一个转动臂2中,完成翻转。
步骤三.当机械手臂进入下游模具中时,两个转动臂2再次成180度将零件放入下游模具中。
上述的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金鸿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福州金鸿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67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端拾器纵向偏移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涂布机构的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