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免下井对井室空间进行测量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27220.3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5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慧鹏;钱雷云;王文科;李文果;潘小云;王芳;罗安华;李福;刘邦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11/22 | 分类号: | G01B11/22;G01C15/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杨宏珍 |
地址: | 65005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免下井 空间 进行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下井对井室空间进行测量的装置,属井室空间测量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铝合金杆(2)、分别固定在铝合金杆(2)上的电子罗盘(1)、铝合金杆(2)、方向滑动滚珠(3)、硬塑井盖(4)、激光测距仪(5)、及摄像头(6);其连接关系为:电子罗盘(1)固定在铝合金杆(2)的顶部;硬塑井盖(4)通过方向滑动滚珠(3)与铝合金杆(2)的中部垂直连接;二个激光测距仪(5),激光测距仪(5‑1)置于硬塑井盖(4)下方,激光测距仪(5‑2)及其上配有灯的摄像头(6)置于铝合金杆(2)的底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操作安全且方便,实现了测量人员免下井,且井室空间测量结果精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下井对井室空间进行测量的装置,属井室空间测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近年来,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国家加强地下管线建设管理,无论是地下管线普查、老旧管网改造还是已有管线附近工程规划施工测量过程中,都需对管线井室进行空间测量。传统井室空间测量时,一般通过作业人员下井后用卷尺对井下空间尺寸进行测量。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是测量全靠下井人员手工操作,往往结果不够准确,误差较大;另一方面是井下可能存在积水、淤塞等不利下井测量的情况,甚至可能存在有毒气体、高温等一些危害测量作业人员健康安全的危险源。因此,需要发展一种免下井井室空间测量的技术手段,提高测量精度,同时有效防范事故,切实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
经过文献检索,未见与本实用新型相同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免下井对井室空间进行测量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装置包括铝合金杆(2)、分别固定在铝合金杆(2)上的电子罗盘(1)、铝合金杆(2)、方向滑动滚珠(3)、硬塑井盖(4)、激光测距仪(5)、及摄像头(6);其连接关系为:电子罗盘(1)定在铝合金杆(2)的顶部;硬塑井盖(4)通过方向滑动滚珠(3)与铝合金杆(2)的中部垂直连接;二个激光测距仪(5),激光测距仪(5-1)置于硬塑井盖(4)下方,激光测距仪(5-2)及其上配有灯的摄像头(6)置于铝合金杆(2)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该井室空间测量装置整体呈杆状,各部件均固定在铝合金杆(2)上。杆顶部为电子罗盘(1),负责测量装置系统的方位角,杆中部为硬塑井盖(4),通过方向滑动滚珠(3)与铝合金杆(2)垂直连接,硬塑井盖(4)符合GB/T 23858-2009标准,预装最常见的700井盖,且可拆卸更换与其他尺寸的人孔井座对应,保证与人孔井座嵌合,防止测量过程中装置与其他杂物落入井内;方向滑动滚珠(3)连接(2)铝合金杆(2)与(4)硬塑井盖(4),同时使铝合金杆(2)能够在硬塑井盖(4)平面内自由转动。铝合金杆(2)上紧贴硬塑井盖(4),硬塑井盖(4)下方固定有与铝合金杆(2)方向平行的(5-1)激光测距仪(5-1),激光测距仪(5-1)的测量原点调整到井盖上表面,负责测量井深。铝合金杆(2)底部装有激光测距仪(5-2)及其上配有灯的摄像头(6),二者与杆垂直,激光测距仪(5-2)测量原点调整至铝合金杆(2)中心,测量铝合金杆(2)与井壁间的距离;摄像头(6)用于观察测量井壁点的情况。
电子罗盘(1)、激光测距仪(5)、及摄像头(6)的信号均经过有线通讯传输至常规的上位系统进行测量过程的数据分析及处理。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杆(2)手动转动,其他测量过程自动,总体实现了免下井对井下空间进行测量。
本实用新型采用市场购买的零部件装配而成。与本实用新型配套使用的上位系统为常规的公知的数据分析及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操作安全且方便,实现了测量人员免下井,且井室空间测量结果精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272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逆向防伪底纹食品包装盒
- 下一篇:一种电池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