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盖梁施工用临时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0362.5 | 申请日: | 2017-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2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段成毅;袁小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付登云 |
地址: | 674200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支撑座 上支撑件 支护装置 临时支护装置 盖梁 砂子 本实用新型 敞口容器 高度调节 连接组件 上下移动 物体连接 装填 出砂口 加砂口 调校 加砂 施工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盖梁施工用临时支护装置,包括上支撑件和下支撑座,所述下支撑座为一敞口容器,内部装填砂子,且所述上支撑件能够沿所述下支撑座上下移动,所述下支撑座下部设有出砂口,所述上支撑件上设有加砂口,用于向所述下支撑座内加砂,所述下支撑座上设有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到其他物体上。支护装置的高度调节过程更简便,节约支护装置调校的时间;支护装置可牢固的与其他物体连接,使用时更加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盖梁施工支护装置领域,尤其是一种盖梁施工用临时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公路桥梁下部结构多数采用单排双圆柱墩加盖梁型式,在盖梁施工中通常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在搭设盖梁现浇支架前需认真处理支架地基,防止地基产生过大的沉降影响盖梁砼质量及线形;尤其对高立柱墩身的桥墩来讲,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支架材料用量大,搭设用时多,支架稳定性及刚度、预留变形量不易控制;更甚在遇有河塘时采用传统工艺,其施工难度非常大,是既不方便,又耗时且非常不经济。
现有临时支护装置中的砂筒或者砂箱在调节时需经过以下步骤,砂装入钢筒内。按先已测试好的高度值(需加大梁安放后钢制漏砂筒的压缩值)装平,在把准备好的漏砂筒上筒盖在砂面上,并调整使其顶面水平。为保证临时支座高程准确,卸落式钢砂筒内细砂必须足够密实,无压缩变形,可利用大梁进行预压。施工顺序为:预压→加砂→预压→加砂→调平砂面→检查上钢板顶面标高→T梁安装就位。过程比较繁琐,校高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盖梁施工用临时支护装置,该装置校高工序简单,不需借助其他工具,单人即可完成校高工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该装置包括上支撑件和下支撑座,所述下支撑座为一敞口容器,内部装填砂子,且所述上支撑件能够沿所述下支撑座上下移动,所述下支撑座下部设有出砂口,所述上支撑件上设有加砂口,用于向所述下支撑座内加砂,所述下支撑座上设有连接组件,用于连接到其他物体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该装置上还可拆卸的设置有调高组件,调高组件用于调校该支护装置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调高组件包括支架机构、升降机构,所述支架机构可拆卸的连接到所述下支撑座上,所述升降机构连接到所述上支撑件上,调节所述上支撑件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支架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上端,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下端连接到下支撑座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均设有连接螺纹,且两端连接螺纹的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驱动杆,所述第一从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调节杆,所述第二从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所述主动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连接,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驱动杆;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两个螺孔,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均为丝杆,所述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分别穿过所述螺孔,且与所述螺孔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能够转动的卡接所述上支撑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调节杆和第二调节杆的下端均设置有一卡柱,所述上支撑座上设有卡孔,所述卡孔底部设有圆形卡槽,沿所述卡孔轴线方向设有一组安装槽,所述圆形卡槽和安装槽的大小与所述卡柱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上支撑座上设有刻度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套和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将该装置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03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盖梁工法用组合装式托架
- 下一篇:架桥机的可折叠式前支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