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尘采样干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0691.X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637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治军;华伟;帅云峰;王卫群;祁建民;张磊;陈建明;傅高健;李国奇;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北京科领奈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24 | 分类号: | G01N1/24;G01N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尘 采样 干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尘采样干燥系统。
背景技术
在固定污染源烟尘颗粒物采样过程中,烟道中的气体通常具有较高温度,在湿法电除尘和湿法脱硫后,烟尘具有较高的相对湿度。当使用仪器进行采样时,由烟尘温度降低至室外大气温度时,烟尘的相对湿度会进一步升高,为了保护仪器,需要在仪器入口增加干燥保护系统。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烟尘采样器干燥瓶,由缓冲区和干燥区组成,缓冲区使用空冷,干燥区使用变色硅胶进行干燥,该方式需要经常更换硅胶,且干燥效果一般;还有一种气体干燥积液器,使用机械冷凝和过滤两种干燥方式,干燥效果一般,且需要手动排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烟尘采样干燥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烟尘干燥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尘采样干燥系统,包括干燥器和烟尘采集设备,所述干燥器包括:冷凝室和互为备用的两个干燥室;烟尘首先进入冷凝室冷却,冷凝去除部分水分后,进入其中一个干燥室进行干燥,烟尘采集设备对干燥后的烟尘进行采集,将剩余烟尘送入另一干燥室,剩余烟尘将另一干燥室内的水汽带走排出。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每个干燥室相对应设置有至少一个;冷凝室内对应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区设有冷区散热片。
所述冷区散热片呈多齿结构。
所述干燥室内对应半导体制冷片的热区设有热区散热片。
所述冷凝室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排水口连接有排水电磁阀。
所述干燥室内填充的干燥剂为变色硅胶,干燥室上预留有硅胶更换口。
所述烟尘采集设备包括:烟尘流量控制器和烟尘采样泵,烟尘采样泵将烟尘抽吸至烟尘流量控制器对烟尘进行流量采集控制。
所述烟尘流量控制器的入口处设有湿度传感器,当采集的烟尘湿度大于设定值时,则由当前干燥室切换至另一干燥室进行烟尘干燥。
两干燥室采用一体连接结构,内部通过冷凝室隔离为两个独立的空间,形成两个独立的干燥室。
所述冷凝室的出气口、两干燥室的进气口和出气口分别设有切换电磁阀,所述切换电磁阀经光耦隔离连接单片机的数字端口,单片机通过控制切换电磁阀的开关实现两干燥室的自动切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设置了两个干燥室互为备用,能够提高烟尘干燥效果,降低变色硅胶的损耗率,提高干燥效率;
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冷区进行烟尘冷却去除部分水分,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热区对备用干燥室内的变色硅胶进行干燥,充分利用半导体制冷片的释放出的冷热能源,避免能源浪费;
同时借助采样后剩余的干燥烟尘带走备用干燥室内的水汽,提高了备用干燥室的干燥恢复效果,延长变色硅胶更换时间;
冷凝室底部连接排水电磁阀,实现冷凝水及时自动排出,同时采用电磁阀实现两干燥室的自动切换,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干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冷凝室;2、干燥室一;3、干燥室二;4、冷凝室进气口;5、冷凝室出气口;6、排水口;7、干燥室一进气口;8、干燥室一硅胶更换口;9、干燥室一出气口;10、干燥室二进气口;11、干燥室二硅胶更换口;12、干燥室二出气口;13、半导体制冷片;14、冷区散热片;15、热区散热片;16、干燥器;17、三通电磁阀一;18、三通电磁阀二;19、三通电磁阀三;20、排水电磁阀;21、三通电磁阀四;22、三通电磁阀五;23、烟尘流量控制器;24、烟尘采样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烟尘采样干燥系统,包括干燥器16和烟尘采集设备,通过干燥器16实现烟尘干燥,通过烟尘采集设备实现烟尘采集,根据烟尘的湿度检测结果切换干燥器16的运行方式。
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中干燥器16的结构示意图,包括设于干燥器16内部的冷凝室1,干燥器16的内腔通过冷凝室1隔离出两个独立的空间从而形成两个独立的干燥室,两干燥室互为备用。为了便于描述,将两干燥室分别命名为干燥室一2和干燥室二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北京科领奈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公司;北京科领奈尔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06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