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夜视仪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3910.X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00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领航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H04N5/2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 代理人: | 彭益宏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夜视仪 | ||
一种红外夜视仪,包括连接板、位于所述连接板上方的支撑框装置、收容于所述支撑框装置内的转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转动装置上的红外夜视仪本体、设置于所述转动装置下方的配重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保持在摇晃剧烈的环境下保持红外夜视仪成像的稳定,稳定性高,成像效果好,能够满足在摇晃环境下使用的需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外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红外夜视仪。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红外夜视技术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红外夜视仪也逐渐的普遍起来。然而,由于使用环境的不同,特别是一些摇晃剧烈的环境,比如船等,导致红外夜视仪成像不稳定,影响成像的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红外夜视仪。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外夜视仪,包括连接板、位于所述连接板上方的支撑框装置、收容于所述支撑框装置内的转动装置、设置于所述转动装置上的红外夜视仪本体、设置于所述转动装置下方的配重装置,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安装孔、位于其上方的挡框,所述支撑框装置包括光滑框、位于所述光滑框外侧的支撑框、位于所述支撑框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杆,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球、设置于所述转动球上的配重板、位于所述配重板上方的第一配重球、位于所述转动球上方的第二固定杆,所述配重装置包括连接线、位于所述连接线下方的第二配重球。
所述安装孔设有若干个,所述挡框呈横截面为圆环的柱体,所述挡框的下表面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框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支撑框的下表面设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第一通孔,所述光滑框呈空心的半球状,所述光滑框收容于所述支撑框内且与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所述光滑框的下表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上方。
所述第一固定杆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固定杆呈弯曲状,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挡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支撑框固定连接。
所述转动球呈空心的球状,所述转动球收容于所述光滑框内且与所述光滑框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转动球的下表面设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上方,所述配重板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与所述转动球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配重球呈球状,所述第一配重球与所述配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配重球的质量大于所述转动球的质量,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转动球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红外夜视仪本体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线的上端与所述配重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配重球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配重球呈球状,所述第二配重球的质量大于所述转动球的质量,所述第二配重球收容于所述挡框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红外夜视仪能够保持在摇晃剧烈的环境下保持红外夜视仪成像的稳定,稳定性高,成像效果好,能够满足在摇晃环境下使用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红外夜视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红外夜视仪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红外夜视仪包括连接板1、位于所述连接板1上方的支撑框装置2、收容于所述支撑框装置2内的转动装置3、设置于所述转动装置3上的红外夜视仪本体4、设置于所述转动装置3下方的配重装置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领航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领航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39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拟触电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翻斗的固体物料计量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