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缓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4796.2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19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17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启品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F03B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本体 自由活动 延伸 缓冲装置 固接 本实用新型 水面 水面漂浮 浮动体 可转动 绳末端 发电机 绕过 绳绕 底座 水泵 冲击力 转动 约束力 电机 分配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装置,包括有浮于水面的缓冲本体,缓冲本体上固接有多个向水下延伸的延伸绳,延伸绳根据情况分配其功能,功能为使缓冲本体固定于海底或自由活动,自由活动的延伸绳末端连接有浮动体,固接在海底的底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轮且自由活动的延伸绳从轮的底部绕过。在水面漂浮的缓冲本体一方面具有约束力,另一方面还具有一定的自由度,能够随波起伏,吸收不平静的水面所产生的冲击力。自由活动的延伸绳绕在轮上,在延伸绳两侧的拉动下,轮能够产生转动并带动诸如电机、水泵或者发电机云状,一举多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海岸工程用消浪设施,尤其涉及一种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缓冲措施主要有混凝土桩列消浪、桩基透空堤、矩形浮箱式防浪堤、桩式离岸堤和幕墙式消浪结构等,加之最近应用较多的新兴的单层平筏消浪结构。上述消浪措施部分应用于湖泊,其余则应用于海洋,应用于湖泊的措施难以适应大风大浪的海洋,应用于海洋的措施会导致施工工程大、工期长和造价较高的缺点,且类似于修筑防浪堤的措施对环境影响较大。单层平筏消浪结构虽然较为简单,但其是一个较长的整体,影响水面的通过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缓冲装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有浮于水面的缓冲本体,其特征在于,缓冲本体上固接有多个向水下延伸的延伸绳,延伸绳根据情况分配其功能,功能为使缓冲本体固定于海底或自由活动,自由活动的延伸绳末端连接有浮动体,固接在海底的底座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轮且自由活动的延伸绳从轮的底部绕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轮与转轴传动连接使转轴驱动包括电机、水泵在内的动力装置或者包括发电机在内的发电装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延伸绳的数量为三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延伸绳分布在缓冲本体底部不同的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使缓冲本体固定于海底的延伸绳数量为两个。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缓冲本体具有弹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缓冲本体在水面阵列的布置有多个。对缓冲后的水域进行商业化管理。商业化管理是将水域按预设功能进行分区。
有益效果:在水面漂浮的缓冲本体一方面具有约束力,另一方面还具有一定的自由度,能够随波起伏,吸收不平静的水面所产生的冲击力。自由活动的延伸绳绕在轮上,在延伸绳两侧的拉动下,轮能够产生转动并带动诸如电机、水泵或者发电机云状,一举多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局部放大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规模化第一使用状态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规模化第二使用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一种缓冲装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有浮于水面的缓冲本体1,其特征在于,缓冲本体1上固接有多个向水下延伸的延伸绳2,延伸绳2根据情况分配其功能,功能为使缓冲本体1固定于海底或自由活动,自由活动的延伸绳2末端连接有浮动体5,固接在海底的底座3上设置有可转动的轮4且自由活动的延伸绳2从轮4的底部绕过。
本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缓冲海浪冲击力的装置,缓冲本体1上有多个延伸绳2向水下延伸,其中一部分延伸绳2具有固定的功能,其一端固定于海底,且另一端连接缓冲本体1限制其移动。另一部分延伸绳2是自由活动的。
海底部设置了底座3,底座3上安装了可转动的轮4,可自由活动的这部分延伸绳2绕过或者缠绕在轮4上,其末端连接有浮动体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启品,未经陈启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47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生态堤岸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面垃圾收集防浪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