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6056.2 | 申请日: | 201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6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陈人德;陈纪舣;陈如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人德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徐开国 |
地址: | 317599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面 漂浮 垃圾 收集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它解决了如何提高水面漂浮垃圾的回收效率的问题。本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包括船体和固定在船体上的船仓板,船仓板下方的船体底部具有由船头贯通至船尾的收集通道,收集通道的中段位置或者靠近船尾的位置处设有阻挡漂浮垃圾通过的阻拦网,船仓板上设有与收集通道相通的打捞口,打捞口靠近阻拦网且位于阻拦网的前侧。本收集船垃圾打捞方便,打捞速度快,回收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目前许多国家的水库、港口、湖泊、河流、海域漂浮物污染十分严重,给水资源、人们生活环境、地区投资环境和开发旅游资源等带来负面影响。其中水面漂浮物垃圾包括塑料袋、纸屑、软包装、饮料盒、塑料泡沫、瓜皮等生活垃圾,也包括水草、水葫芦、绿萍等浮游水生植物。
目前,海洋、河流垃圾的清理、处置技术与设施相对落后,垃圾清理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许多非沿海发达城市的地方大多采用人工打捞水面垃圾的原始方法。利用半舱式或甲板机动驳船,由环卫工人手持网兜站在甲板边上直接把垃圾捞上来,这种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人身安全没有保障,不仅清理难度大,综合成本高,而且水面垃圾的回收效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水面漂浮垃圾的回收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包括船体和固定在船体上的船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船仓板下方的船体底部具有由船头贯通至船尾的收集通道,所述收集通道的中段位置或者靠近船尾的位置处设有阻挡漂浮垃圾通过的阻拦网,所述船仓板上设有与收集通道相通的打捞口,所述打捞口靠近阻拦网且位于阻拦网的前侧。
本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的工作原理如下:当需要回收水面漂浮垃圾时,只需将船体对着水面漂浮垃圾开过去,水面漂浮垃圾经过收集通道的收集进入收集通道,随着船体的移动,水面漂浮垃圾被阻拦网拦在打捞口的下方,这样人们只需利用工具伸入打捞口将垃圾捞到船仓板上就能完成回收;也就是说,通过以上收集通道、阻拦网以及打捞口的设计,直接利用船的移动就能使水面漂浮垃圾聚集在一起,这样使得工人只需在打捞口一个窗口就能完成水面漂浮垃圾的打捞回收,从而大大节省了人工打捞的时间,进而提高了水面漂浮垃圾的回收效率。另外,本回收船的船仓不积水、清洁,并且,船仓板可采用花纹钢板,不打滑。
在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中,所述船仓板上设置有收集框,所述收集框靠近船头且位于打捞口的前侧。以上设计的收集框用于打捞垃圾的存放,避免垃圾与船仓板接触,便于船仓板的清理;并且,当收集框装满时,收集框能够通过吊具吊离船体进行垃圾清除,使得收集船能够快速投入使用;因此,通过以上设计,有利于节省收集船的保养清理时间,从而有利于提高收集船对水面漂浮垃圾的回收效率。
在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中,所述收集通道的开口宽度由船尾至船头逐渐增大。通过以上设计,收集通道靠近船头位置的开口宽度慢慢变大,这样有利于将水面漂浮垃圾收集导进收集通道,当水面漂浮垃圾从收集通道的首端进入时,随着收集通道开口宽度的慢慢变小,这样水面漂浮垃圾就随着船体的前进能够快速被收拢至阻拦网处,不容易产生分散,从而使得水面漂浮垃圾能够被快速汇集至打捞口下方进行回收,进而有利于提高回收效率。
在上述的水面漂浮垃圾收集船中,所述收集通道靠近船头的首端具有呈八字形的回收口。通过以上回收口设计,有利于增大收集通道首端的收集面积,使得水面漂浮垃圾能够更加容易地从收集通道进入,从而有利于提高水面漂浮垃圾的回收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人德,未经陈人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60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