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37967.7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0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劳健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华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50 | 分类号: | B60N2/50;B60N2/54;B60N2/06;B60N2/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天河万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18 | 代理人: | 刘强;陈轩 |
地址: | 511434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座椅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座椅椅背,所述座椅本体一侧固定设置椅背调节装置,所述座椅椅背远离所述座椅本体的一端固定设置座椅头枕,所述座椅头枕两侧对称设置座椅侧枕,所述座椅侧枕内部为空腔结构,且所述座椅侧枕内设置头颈安全气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乘客和司机利用座椅底部的减震装置可以减弱或消除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而减震装置内部结构也可以有效的避免颠簸和消除噪音,使乘客和司机乘车时更加舒适,而且在发生事故时,汽车座椅可以利用减震装置和空气压缩器排气管排出的高压气体有效的减少或避免汽车座椅在不同方向上的移动,提高乘客和司机乘车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配饰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工业的迅速发展,汽车制造工艺的不断进步,乘客对乘坐汽车的舒适度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汽车座椅都带有减震装置,以提高乘客在颠簸路程中的舒适度,特别是在当发生交通事故时,汽车座椅能有效的减少或避免乘客和司机出现人身伤害。然而,现有的减震装置一般通过主弹簧进行缓震,弹簧在压缩和恢复形变的过程中,乘客颠簸感觉明显,噪音较大,影响乘客的舒适度,而且主弹簧的保护措施不够完善,减震装置的寿命较短,还有的减震装置通过压缩空气来吸收座椅的震动或加速,该类减震装置在短时间的运行后容易出现泄漏,使减震装置的减震效果减弱或丧失。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座椅,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一端通过铰链连接座椅椅背,所述座椅本体一侧固定设置椅背调节装置,所述座椅椅背远离所述座椅本体的一端固定设置座椅头枕,所述座椅头枕两侧对称设置座椅侧枕,所述座椅侧枕内部为空腔结构,且所述座椅侧枕内设置头颈安全气囊,所述座椅本体底部固定设置连接底座,所述连接底座远离所述座椅本体的一端连接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为空腔的顶部敞口结构,所述减震底座内侧表面固定设置橡胶层,所述橡胶层内底部固定设置第一磁体,所述连接底座远离所述座椅本体的一端插入所述减震底座内,所述连接底座侧壁与所述橡胶层内壁相接触,所述连接底座位于所述减震底座内的一端固定设置第一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远离所述连接底座的一侧均匀设置若干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所述第一缓冲板的一端连接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一缓冲板和所述第二缓冲板直径均与所述连接底座底部直径相等,所述第二缓冲板远离所述弹簧的一侧固定设置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直径均与所述橡胶层底面直径相等,所述减震底座底部两侧对称设置滑块,所述滑块长度与所述减震底座长度相等,所述滑块一端中心位置处开设贯穿所述滑块的通气孔,所述滑块底部设置滑轨,所述滑轨上表面开设滑槽,所述滑块和所述滑槽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一端固定设置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块移动限位装置,所述减震底座底部中心位置处且位于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设置空气压缩器,所述空气压缩器输入端连接进气管,所述空气压缩器输出端连接两根排气管,所述排气管对称设置于所述空气压缩器两侧且固定于所述减震底座底部,所述排气管远离所述空气压缩器的一端插入所述滑块内部,且所述排气管与所述通气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座椅椅背靠背位置内部设置按摩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按摩系统输出端设置半球形凸起,且所述半球形凸起凸出所述座椅椅背内侧靠背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相对的一侧磁的极性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缓冲板和所述第二缓冲板均为橡胶材质。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空气压缩器的一端与所述减震底座外边缘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输入端内壁固定设置滤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华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华智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379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