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40002.3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64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杨佳威;杨旭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暖芯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30 | 分类号: | G01N27/30;G01N2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传感器,包括衬底,在衬底的一面上印刷有电极阵列,电极阵列包括用于抽取待检测的人体组织液的抽取电极、用于检测组织液成分的工作电极和用于校准工作电极的工作电压的参比电极以及用于与工作电极形成回路的对电极,工作电极设置为多个,多个工作电极的检测区域的大小面积不同,多个不同的工作电极可以使得血糖检测的范围变大,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电极阵列中的抽取电极形状的设置也使得抽取和测试更精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生物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对人体或者动物体进行组织液检测时,经常要用到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一般是用来检测组织液中成分的浓度,生物传感器中的工作电极根据其电流大小不同,适合检测的精准区域也存在差别,如对于不同个体不同浓度范围的组织液成分利用同一种类型的工作电极进行检测,容易出现检测不精准的问题。
例如,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缓慢持续上升的组织液浓度,为了检测人体血糖浓度,市场上有多种血糖检测仪器。申请号为201180063434.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检测浓度的方法,该血糖检测系统通过微细的针刺破表皮,直接监测组织液血糖浓度,准确度较高,但是需要刺破人体皮肤,属于微创技术,且耗材极其昂贵。
还有一种通过反离子电渗透法的生物电极,反离子电渗透法通过在表皮施加电场,组织液中的Na离子向阴极移动,Cl离子向阳极移动,皮肤正常情况下带负电荷,Na离子作为主要载体的离子流,将中性葡萄糖分子携带到皮肤表面,实现无创抽取的目的。然而,基于反离子电渗透法的血糖检测产品,存在抽取组织液时轻微刺激皮肤,工作电极测量血糖浓度范围窄、检测不精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了提供一种组织液检测范围大,检测更加精准的生物传感器。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生物传感器,包括衬底,在所述衬底的一面上印刷有电极阵列,所述电极阵列包括用于抽取待检测的人体组织液的抽取电极、用于检测组织液成分的工作电极和用于校准工作电极的工作电压的参比电极以及用于与工作电极形成回路的对电极,所述工作电极设置为多个,多个工作电极的检测区域的大小面积不同。
一般来讲,衬底包括工作区域和接线区域,接线区域上的电线容易对工作区域造成干扰,所以一般在接线区域上覆盖有绝缘层,绝缘层还起到防止连接线短路的作用。
多个工作电极的面积大小不同使得他们具有不同的工作电流,这样多个工作电极就可以测量不同浓度范围组织液参数。一般来讲,工作电极面积越大,其可测量组织液的浓度范围越小。
优选的,在所述衬底上设置有多组电极阵列,多组电极阵列分别检测人体不同区域的生物参数。多组电极阵列设置在一个衬底上,在安装时,多组电极阵列覆盖在人体皮肤不同的区域。
优选的,所述多组电极阵列上的工作电极轮流工作。
优选的,所述抽取电极设置电极阵列的最外侧并且环绕内侧的电极阵列将内侧的电极阵列“包裹”在内。抽取电极设置在电极阵列的最外侧,工作时,抽取电极抽取表皮的组织液,然后组织液向中间扩散到工作电极区域,便于工作电极吸收检测组织液成分。
优选的,所述抽取电极整体呈“倒U”型,所述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对电极均设置在“倒U”型的抽取电极内,所述“倒U”型抽取电极的开口用来接出接引线。“倒U”型抽取电极的设置使得内部工作电极距离抽取电极的位置都较近,吸取组织液更加均匀准确,便于提高检测精准度。
优选的,所述电极阵列为两组,两组电极阵列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暖芯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暖芯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00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