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46254.7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24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黄思容;邱豪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锐荣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4 | 分类号: | B01F3/04;B01F5/04;B01F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刘洵 |
地址: | 新加坡13***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气泡 发生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纳米气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多级离心泵与压力罐,压力罐内腔设有气泡组件,气泡组件包括过滤架、冲击板、隔离板以及撞击板,过滤架、冲击板、隔离板与撞击板沿水流方向依次层叠压接设置且可拆连接;过滤架为多面锥体,其内部空腔、底部开口,并与冲击板侧面可拆连接,过滤架四周侧面布置有过滤孔,冲击板上布置有导孔,隔离板中部设有通孔,通孔与过滤架的开口大小对应,撞击板上布置有多边形孔;压力罐内侧壁上连接有环形凸缘,环形凸缘的自由侧面与隔离板的四周侧面固定连接,环形凸缘与隔离板将压力罐的内腔分为气泡腔室与水流腔室,本产品操作简单、成本低,发泡效率高,能耗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纳米气泡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气泡直径在1-5mm,在水中急速上升,并在到达水面后立即破灭消失,而对于直径在50μm以下的微米级气泡在水中的上升速度慢,比表面积大,因此气液传质的速度远高于传统大尺寸气泡;同时,微米气泡还具有非常优秀的生理作用,近年来,微米气泡不仅广泛应用于气浮、增氧曝气等工业领域,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医疗、美容、洗浴等民用领域。
在现有的微纳米气泡发生技术领域中,超声空化法和电解法产生微气泡的效率低、能耗大,不利于在实际生产中推广使用;化学反应法其成本高且容易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在自然水体中直接使用,而使用大功率高转速电机实现高速剪切搅拌,其对设备的制造要求高,加工难度大,产生气泡效率低,成本高操作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发泡效率高,能耗低的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包括多级离心泵与水平设置的压力罐,所述多级离心泵的进水管上设有空气单向阀进气口,所述多级离心泵的出水口与所述压力罐的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压力罐上设有可用于测量所述压力罐内压力的压力表,或用于测量水流腔室内的压力,所述压力罐的内腔设有可用于产生气泡的气泡组件,所述气泡组件包括可过滤滤渣的过滤架、可用于冲击而产生气泡的冲击板、隔离板以及撞击板,所述过滤架、冲击板、隔离板与撞击板沿水流方向依次层叠压接设置且可拆连接;
所述过滤架为多面锥体,其内部空腔、底部开口,并与所述冲击板侧面可拆连接,所述过滤架四周侧面均匀布置有过滤孔,所述冲击板上均匀布置有导孔,所述隔离板中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过滤架的开口大小对应,所述撞击板上均匀布置有多边形孔;
所述压力罐内侧壁上垂直固定连接有环形凸缘,所述环形凸缘的自由侧面与所述隔离板的四周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凸缘与所述隔离板将所述压力罐的内腔分为气泡腔室与水流腔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产品通过多级离心泵吸水功能在管道内形成负压而将空气中的气体吸入管内,再将水气融合的水在压力罐内形成压力后,水气融合的压力水在通过冲击板上圆形导孔,目的要让水在压力下以更快的速度通过导孔而形成水柱后撞击到撞击板的表面上而形成微纳米气泡,其操作简单、成本低,发泡效率高,能耗低,可广泛应用于气浮、增氧曝气等工业领域以及医疗、美容、洗浴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所述气泡腔室设有第一排污口,所述水流腔室设有第二排污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所述水流腔室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向所述水流腔室中心处延伸的多块不规则弯曲的过滤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所述过滤挡板上均匀布置有孔径为1-1.5mm的圆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所述过滤架为四面椎体,所述过滤孔为圆孔,其孔径为1-1.5mm。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所述导孔为圆孔,其孔径为0.8-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锐荣贸易有限公司,未经金锐荣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625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推板窑的发热元件电路结构
- 下一篇:触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