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制板加固组件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47166.9 | 申请日: | 201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35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熊启发;顾珩;王春鹏;高聪;顾锦涛;彭伟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魏彦 |
地址: | 1011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板 加固组件 撑件 可拆卸连接 承台基坑 承载件 抵持 施工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承载 安装方便 多次重复 相对设置 资源节约 侧压力 承台 地梁 内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板加固组件及其系统,涉及绿色施工技术领域。该预制板加固组件包括用于加固第一预制板,第一预制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预制板分别安装在承台基坑内,并分别与承台基坑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抵持。预制板加固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承载件和对撑件,每个连接承载件均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承载部,两个连接部分别用于与两个第一预制板可拆卸连接,对撑件与两个承载部可拆卸连接,且对撑件的两个端部分别用于与两个第一预制板抵持。该预制板加固组件用于加固第一预制板,防止第一预制板受承台、地梁四周土方侧压力等的影响,产生倾斜。该预制板加固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可多次重复利用,资源节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色施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预制板加固组件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绿色施工理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装配式、节能型建筑材料及施工方法在建筑工地施工中被推行。在地下室基础施工时,现逐步推广使用混凝土第一预制板代替常规砖胎膜、木模板施工,不仅保证了施工质量,且在施工周期、成本造价等方面均有较大优势,且后期防水施工前无需抹灰,不仅降低了成本,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序工期,符合建筑行业绿色施工发展方针。
但在混凝土第一预制板实际施工中,由于受承台、地梁四周土方侧压力影响,第一预制板大多会产生一定量的倾斜,导致承台、地梁截面尺寸变小,钢筋保护层减小。针对此问题,一般加固做法是采用模板、木枋、钢管做斜撑或者对撑加固,此方法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效果不佳,在承台上口部容易出现塌陷,影响承台地梁钢筋绑扎。
因此,研发一种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预制板加固组件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板加固组件,该预制板加固组件用于加固第一预制板,防止第一预制板受承台、地梁四周土方侧压力等的影响,产生倾斜。该预制板加固组件用于与第一预制板可拆卸连接,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可多次重复利用,资源节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板加固系统,其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板加固组件,该预制板加固系统安装的第一预制板由于受预制板加固组件作用,几乎不倾斜,能保证承台、地梁截面尺及钢筋保护层不改变。该预制板加固系统的预制板加固组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并且可多次重复利用,资源节约。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板加固组件,用于加固第一预制板,所述第一预制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分别安装在承台基坑内,并分别与所述承台基坑的两个相对设置的内壁抵持,所述预制板加固组件包括两个连接承载件和对撑件,每个所述连接承载件均包括相互连接的连接部和承载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可拆卸连接,所述对撑件与两个所述承载部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对撑件的两个端部分别用于与两个所述第一预制板抵持。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承载部均包括承载面,所述对撑件的一个侧面搭载在两个所述承载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具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用于套设在所述第一预制板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成型,且所述固定槽由所述承载部弯折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包括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侧壁的一端分别与所述底壁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一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围成所述固定槽;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二侧壁远离所述底壁的一端连接,并远离所述连接部延伸;所述承载面为所述承载部上与所述固定槽开口方向相反的表面,所述对撑件的两个端部分别两个所述第二侧壁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分别与所述底壁垂直连接,所述承载部与所述第二侧壁垂直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471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用墙体坑洞修复装置
- 下一篇:古建筑木结构榫卯节点加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