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50721.3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67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李宏杰;王成军;张军;李庆刚;齐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亚大汽车零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3/18 | 分类号: | B29C63/1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邓义华,廖苑滨 |
地址: | 130103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路 上套 护套 用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常常需要在管路的一定区域上套护套,以起到对管路的防磨保护作用。由于管路和护套是过盈配合,人工徒手将护套穿在管路上特别费力,以至于无法一次穿接到位,效率1分钟刚达到3根,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采用自动化的套护套装置,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组成,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筒体,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管路的外径,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小于第二引导管的外径,且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大于所述护套的内径,以过盈配合将护套定位在第一引导管处;所述管路上设有指示线,用于指示护套套接在管路上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为尼龙管。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的长度为900mm,所述指示线与管路一端的距离为400mm。
进一步地, 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较所述管路的外径大0.2-0.3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较第二引导管的外径小2-3mm。
进一步地,所述护套包括呈圆柱形的第一本体和设置在第一本体内壁上的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的多个第一凸起在垂直于第一本体轴线的截面上绕第一本体的轴线圆周排布,所述的相邻两个第一凸起和第一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凹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装配方便,大大提高了在管路上套护套的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统一了安装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护套的结构图。
图中:1、第一引导管,2、第二引导管,3、第一本体,4、第一凸起,5、第一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2,一种管路上套护套用工装,所述管路优选为尼龙管;所述护套包括呈圆柱形的第一本体和设置在第一本体内壁上的多个第一凸起,所述的多个第一凸起在垂直于第一本体轴线的截面上绕第一本体的轴线圆周排布,所述的相邻两个第一凸起和第一本体之间形成第一凹部。上述护套能够与管路结合更加紧密,对管路的放摩擦作用。
所述工装由依次连接的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组成,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均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筒体,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均大于所述管路的外径,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相同,所述第一引导管和第二引导管的内径较所述管路的外径大0.2-0.3mm;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小于第二引导管的外径,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较第二引导管的外径小2-3mm;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外径大于所述护套的内径,以过盈配合将护套定位在第一引导管处;所述管路上设有指示线,用于指示护套套接在管路上的位置;优选地,所述管路的长度为900mm,所述指示线与管路一端的距离为400mm。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引导管的内径为10.2mm,外径为11mm;所述第二引导管的内径为10.2mm,外径为13mm;所述尼龙管的外径为10mm;所述护套的内径为9mm。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将护套套在此工装的第一引导管上,使护套口涨开,由于第一引导管和第一引导管的内径大于管路的外径,此工装可以方便地穿在管路上并带着护套移动到管路上的指示线的位置,再用手把护套取下,将工装拿走,护套即固定在管路上的一定位置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亚大汽车零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长春亚大汽车零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507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ET吹瓶机瓶口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可控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三维打印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