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摇炉精炼用可移动的集烟加料联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50736.X | 申请日: | 2017-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634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4 |
发明(设计)人: | 韩石;王涛;刘安洲;傅冠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重工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F27D3/06;F27D9/00;F27D17/00;C21C5/56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李馨 |
地址: | 116000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摇炉 集烟 联合装置 加料 可移动 精炼 粉料 滑架 卷扬机 本实用新型 高温热辐射 铁合金冶炼 大量设备 托臂结构 组合轨道 集烟罩 远距离 装填 除尘 滑开 滑入 料斗 配重 悬伸 轴向 密封 串联 电机 泄露 驱动 释放 灵活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合金冶炼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摇炉精炼用可移动的集烟加料联合装置。摇炉精炼用可移动的集烟加料联合装置,将集烟罩和批料斗安装在一个可沿单侧组合轨道移动的滑架上,滑架具有远距离悬伸的托臂结构,满足滑开后释放足够的摇炉提升空间,驱动采用单向卷扬机串联配重的方式,避免电机承受高温不利影响,采用轴向滑入式对接及特殊密封方案,有效避免了径向对接时的泄露问题。其工作方法,创新划分“装填”和“工作”两个区域,解决开放式高温摇炉口除尘及粉料注入难题,使大量设备与高温热辐射隔绝,在空间上灵活摆布,有效的将合理的集烟方式和稳妥的粉料注入方案结合在一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合金冶炼技术领域,涉及采用“摇炉电炉法”生产中低碳锰铁行业,具体涉及一种摇炉精炼用可移动的集烟加料联合装置。
背景技术
摇炉电炉法生产中低碳锰铁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锰系铁合金精炼技术。此工艺流程中,摇炉、精炼电炉与矿热炉协同工作,即组成广为人知的“三炉联动”系统。其中,摇炉是工艺线中必不可少的组成系统之一,主要作用是贫化炉渣,回收精炼炉渣中流失的锰合金元素。传统的工艺中,首先将精炼炉副产的液态中锰渣兑入摇炉,再将矿热炉生产的液态或固态锰硅合金兑入摇炉,以一定的转速晃动摇炉,在良好的动力学条件下,利用锰硅合金中的硅还原中锰渣里的MnO,反应释放的化学热可以保证冶炼的顺利进行。待渣液中MnO贫化到规定要求后倾炉。部分改进工艺中,需要在摇炉摇动过程中分批次注入硅铁粉等合金调节剂提高反应效率。目前,上述反应过程中的“烟气治理”和“粉料注入”均是行业难题。
摇炉工作时采用起重机放入摇架,摇动后倾翻,倾翻后起吊送至电炉区装卸熔融金属,随后返回。因为摇炉如此往复作业需要起重机频繁介入并提供辅助,所以摇炉周边无法安装固定顶抽集烟罩及给料装置。
除尘方面,为避让摇炉起吊通道及上部空间,现有摇炉除尘多数工厂通常采用固定的远端开放式侧吸集烟罩方式,后果是漏风量极大,摇动过程烟尘泄露严重黑烟滚滚,环保压力极大。少数工厂采用“直线车载烟罩”和“旋转摆动烟罩”满足顶抽设计以优化集烟方式,虽然效果有所改善,但除尘管径向对接缺乏有效的密封方案,除尘管接头漏风存在较大缺陷,效果仍不理想,整体较笨重。
加料方面,摇动过程分时段批料注入缺乏可行的系统解决方案,则更是直接采用人工铁锨粗放加注方式。操作侧位于熔融金属炉旁,往往导致危险的发生,作业人员安全风险大。此外,受限于摇炉工作时周边极高的热辐射影响,设备寿命及可靠性因缺乏系统考虑而难以保证,大多变形严重,亟待改善。
总之,长久以来,摇炉(特殊工况)“烟气收集”和“过程批料注入”方面缺乏系统且完善的专有设备及一体化实施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摇炉精炼用可移动集烟加料一体化装置及其工作方法,本技术采用新颖的可移动远端悬挂(滑架)结构设计,集“烟气收集”和“过程批料注入”一体化实施,使摇炉在倾动和搬运时,完全释放起重机吊钩空间,同时,在远离摇架区布置硅铁粉计量填装系统,最大程度避免高热辐射对固定设备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摇炉精炼用可移动的集烟加料联合装置,包括滑动支撑系统、装填系统、除尘系统和驱动系统,其中:
滑动支撑系统,包括固定作用的支架10,上轨道9和下轨道8固定在支架10上,上轨道9由朝向成90°的两组轨面构成,用于抵抗滑架17外悬结构形成的巨大弯扭,具有远距离悬伸的托臂结构的滑架17,滑架17尾部采用C型梁叉臂式结构,挂装在上轨道9和下轨道8之间,可沿上轨道9和下轨道8滑动,滑架17头部托举水冷烟罩16及除尘管7,滑架17中部安装批料斗6;公辅拖链5,公辅拖链5安装于滑架17尾部,用于提供水、气、电互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轨道9设置有风冷结构,上轨道本体支撑管9.1上的排布式立筋板9.2之间切割出风孔9.3,上轨道本体支撑管9.1端部连接离心风机送风,空冷风由出风孔自由排出,形成连续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重工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重工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大连华锐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507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真空炉隔热内盖
- 下一篇:一种结构简单的空心辊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