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RFID-AM双系统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59747.4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0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魏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世龙图(北京)物联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24 | 分类号: | G08B1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3 | 代理人: | 张飙 |
地址: | 100124 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am 双系统 标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RFID‑AM双系统标签,包括声磁防盗单元、RFID标签,其中,声磁防盗单元通过与物品锁扣固定来实现对物品的防盗,RFID标签固定安装于声磁防盗单元的壳体内,RFID标签内存储有物品信息、防盗信息;当声磁防盗单元进入设定的防盗监测区域时,将触发报警器报警,同时,RFID标签中存储的信息将被RFID阅读器读取来实现对物品的二次监控和识别。本实用新型一种RFID‑AM双系统标签,可应用在不同类型的物品防盗上,RFID技术的引入,不仅实现了可识别防盗的功能,而且提高了物品流通、管理的效率。同时,因为RFID标签上的唯一识别码,还可实现防窜货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商品电子防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FID-AM双系统标签。
背景技术
目前,防盗标签应用广泛,尤其是在服装店、超市等大型商场。常见的防盗标签有纸标签、硬标签两种,纸标签上的报警功能开锁器设置在收银上,而硬标签需要拨出扣钉回收硬标签重复使用,由于纸标签的防盗性能相对较弱,还需要服务人员监视客户,增加了管理成本,也让顾客难以轻松自由选购商品,而硬标签其防盗性能相对较高。但是,普通的硬标签在防盗是无差别的,当失窃的商品非常贵重的时候,也不能特别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此外,普通的硬标签只能起到防盗的作用,不能反映商品的基本信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不同价值的商品区别防盗的RFID-AM双系统标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种RFID-AM双系统标签,包括声磁防盗单元、RFID标签,其中,声磁防盗单元通过与物品锁扣固定来实现对物品的防盗,RFID标签固定安装于声磁防盗单元的壳体内,RFID标签内存储有物品信息、防盗信息;当声磁防盗单元进入设定的防盗监测区域时,将触发报警器报警,同时,RFID标签中存储的信息将被RFID阅读器读取来实现对物品的二次监控和识别。
进一步,所述声磁防盗单元包括底壳、上盖、锁芯、磁棒线圈和锁针,底壳与上盖的形状大小相适配,将锁芯、磁棒线圈和所述RFID标签密封在由底壳和上盖组成的壳体内,上盖与锁芯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锁针穿过物品及该通孔,插入锁芯实现将双系统标签锁合在物品上。
进一步,所述防盗监测区域通过监测门形成,监测门上设置有声磁防盗天线、所述RFID阅读器和报警装置,当携带双系统标签的物品出入监测门时,被声磁防盗天线捕捉到信号后,触发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其中,RFID阅读器上设置有防盗位,当携带物品为非授权物品时,将触发报警装置,同时RFID阅读器将RFID标签内信息回传,工作人员可精准识别物品信息,及时高效处理。
进一步,所述声磁防盗天线包括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分别设置在所述监测门两侧,发射天线将一交变磁场发射出去,在发射天线和接收天线之间形成一个感应区,利用电磁波的共振原理在监测门内形成搜寻范围,当双系统标签进入所述监测门的搜寻范围,所述磁棒线圈产生与交变磁场一样的频率,引起共振,产生的共振信号被接收天线接收到后,立即触发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所述锁针为钢钉,钢钉包括帽体和针体。
进一步,所述上盖的通孔周围设置有与帽体大小形状契合的的槽台。
进一步,所述锁针为带钉钢丝绳,带钉钢丝绳包括钢针、钢丝绳及钢帽,钢针、钢帽分别与钢丝绳连接。
进一步,所述双系统标签还包括抽板,在所述底壳上开设有用于该抽板抽插的槽位,抽板包括卡端、中间板和卡板,卡端与卡板分别与中间板连接;其中,卡端的尺寸大于该槽位的尺寸,中间板位于锁芯的上方,且与锁芯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卡板上开设有能够使所述钢针和所述钢丝绳穿过、并将所述钢帽卡住的“T”型通孔。
进一步,在所述底壳的侧面与所述槽位相接处开设有卡槽,其大小尺寸与所述卡板相适应,使所述卡板卡装于所述底壳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世龙图(北京)物联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盛世龙图(北京)物联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597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生物培养基接种结构
- 下一篇:医用超声探头消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