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杠涂装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61010.6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3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祝小平;史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5B13/02 | 分类号: | B05B13/02;B05C13/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保险杠 卡齿 工装本体 侧窗框 车身 保险杠本体 新能源汽车 连接板 支撑杆 工装 侧板 挡杆 卡接 涂装 本实用新型 新型保险杠 螺丝连接 支撑作用 磁铁块 磕碰 碰伤 漆膜 随车 外物 吸合 钣金 转运 变形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杠涂装工装,包括保险杠本体与车身侧窗框,所述车身侧窗框两侧各卡接有两个第一卡齿,所述第一卡齿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工装本体,所述第一工装本体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保险杠本体两侧设有侧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丝连接所述侧板,所述车身侧窗框底部两侧各卡接有两个第二卡齿,所述第二卡齿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工装本体,所述第二工装本体顶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侧设有挡杆,本实用通过第一卡齿将新型保险杠固定于车身侧窗框上,通过挡杆对保险杠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磁铁块在保险杠侧面吸合,使保险杠随车转运,不会与外物磕碰,从而也不会引起保险杠漆膜的碰伤及钣金变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杠涂装工装,属于汽车涂装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保险杠是吸收和减缓外界冲击力、防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许多年以前汽车前后保险杠是用钢板冲压成槽钢,与车架纵梁铆接或焊接在一起的,与车身有一段较大的间隙,看上去十分不美观,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工程塑料在汽车工业的大量应用,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今天的轿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的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轿车的前后保险杠都是塑料制成的,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一般汽车的塑料保险杠是由外板、缓冲材料和横梁三部分组成,其中外板和缓冲材料用塑料制成,横梁用冷轧薄板冲压而成U形槽;外板和缓冲材料附着在横梁。
在保险杠涂装时,前、后保险杠随意放置于车内,在涂装时取下单独进行施工,保险杠随意放置,在涂装完成之后容易造成漆面磕碰划伤及保险杠钣金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前、后保险杠随意放置于车内,在涂装时取下单独进行施工,保险杠随意放置,在涂装完成之后容易造成漆面磕碰划伤及保险杠钣金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杠涂装工装,本实用通过第一卡齿将新型保险杠固定于车身侧窗框上,通过挡杆对保险杠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磁铁块在保险杠侧面吸合,使保险杠随车转运,不会与外物磕碰,从而也不会引起保险杠漆膜的碰伤及钣金变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的保险杠涂装工装,包括保险杠本体与车身侧窗框,所述车身侧窗框两侧各卡接有两个第一卡齿,所述第一卡齿一侧固定连接第一工装本体,所述第一工装本体另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保险杠本体两侧设有侧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丝连接所述侧板,所述车身侧窗框底部两侧各卡接有两个第二卡齿,所述第二卡齿顶部固定连接第二工装本体,所述第二工装本体顶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侧设有挡杆,所述支撑杆顶部连接横杆,所述横杆一侧设有磁铁块,所述磁铁块与所述保险杠本体一侧接触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板一侧与所述侧板一侧均设有两个螺孔,且螺孔之间距离相等。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险杠本体底部与所述挡杆顶部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卡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卡齿竖直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挡杆位于所述横杆下方,且所述挡杆的长度小于所述横杆。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通过第一卡齿将新型保险杠固定于车身侧窗框上,通过挡杆对保险杠起到支撑作用,同时磁铁块在保险杠侧面吸合,使保险杠随车转运,不会与外物磕碰,从而也不会引起保险杠漆膜的碰伤及钣金变形。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工装本体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陆地方舟新能源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61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链板式挡油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坩埚口部自动涂层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