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电叶片合模胶涂抹刮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61403.7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73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高玉霞;程朗;印厚飞;李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4 | 分类号: | B29C70/54 |
代理公司: | 连云港润知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55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叶片 合模胶 涂抹 | ||
一种风电叶片合模胶涂抹刮板,包括刮板本体,刮板本体包括握持部和滑动部,握持部内设有沿其径向设置且贯通握持部的滑槽,滑槽包括开设在握持部上的槽口,在靠近槽口的握持部上向上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一刮涂部,第一刮涂部的上端部设有第一弧形口;所述滑动部设在滑槽内,滑动部向上连接有穿过槽口且与第一刮涂部平行设置的第二刮涂部,所述第二刮涂部与第一刮涂部的相邻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刮涂部上设有与第一弧形口相向设置的第二弧形口,第一弧形口与第二弧形口共同形成刮涂开口。本实用新型刮板的第二刮涂部在滑动部的带动下,可以相对握持部和第一刮涂部移动,从而实现刮涂开口大小的变化,进而满足风机叶片上不同位置的合模胶涂抹需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能叶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电叶片合模胶涂抹刮板。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风电叶片生产过程中必须进行合模胶涂抹,由于风电叶片具复杂的空气动力学形变,所以合模胶的涂抹在不同的区域具有不同形状要求。
现有的技术多是采用先测量、计算、划线,再用不同形状的刮板进行涂抹的操作办法。由于在合模时,需要频繁地更换不同形状的刮板进行涂抹,不仅操作复杂,还造成了合模胶的巨大浪费和产品的质量缺陷。因此,研制出使用方便,能适用不同区域形变要求的合模胶涂抹刮板,显得非常必要并且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风电叶片合模胶涂抹刮板。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风电叶片合模胶涂抹刮板,包括刮板本体,其特点是,所述刮板本体包括握持部和滑动部,握持部内设有沿其径向设置且贯通握持部的滑槽,滑槽包括开设在握持部上的槽口,在靠近槽口的握持部上向上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一刮涂部,第一刮涂部的上端部设有第一弧形口;所述滑动部设在滑槽内,滑动部向上连接有穿过所述槽口且与第一刮涂部平行设置的第二刮涂部,所述第二刮涂部与第一刮涂部的相邻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刮涂部上设有与第一弧形口相向设置的第二弧形口,所述第一弧形口与第二弧形口共同形成刮涂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的握持部上设有贯通滑槽的螺孔,螺孔内设置有紧固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的刮涂开口的大小为5-30cm。
进一步地,所述的刮涂开口的大小为8-25cm。
进一步地,所述的握持部与第一刮涂部的长度相等,滑动部与第二刮涂部的长度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的握持部的长度大于滑动部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动部为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握持部上包覆有防滑纹橡胶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刮板的第二刮涂部在滑动部的带动下,可以相对握持部和第一刮涂部移动,从而实现刮涂开口大小的变化,进而满足风机叶片上不同位置的合模胶涂抹需要,无需频繁更换不同形状的刮板,减少了合模胶的浪费,提高了工作效率及风机叶片产品的质量。将第一刮涂部和第二刮涂部设置为可拆卸连接,有利于在使用完毕后,对该刮板进行清洗和晾晒;在握持部上设置的紧固螺栓,方便用户根据待刮涂叶片某一部位的大小对刮涂开口进行调整,同时,也能够避免在刮涂某一部位时第二刮涂部相对第一刮涂部移动,影响涂抹效果;增设的防滑纹橡胶套能够在涂抹合模胶时有效防滑,更利于涂抹工作。本实用新型刮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未经国电联合动力技术(连云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614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