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泥排放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61707.3 | 申请日: | 201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20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逸凡;邓江;张江华;谭树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逸凡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10L5/4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排放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泥排放处理装置,包括污泥预处理结构、混合结构、燃烧结构以及储蓄箱,污泥预处理结构、混合结构、燃烧结构以及储蓄箱依次连接,污泥预处理结构包括干化设备,干化设备与燃烧结构之间通过换热器连接,污泥预处理结构对污泥进行除水干化处理,经过混合结构与生物质燃料混合,进入燃烧结构燃烧,获取灰渣存储于储蓄箱内,且燃烧结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经过换热器提供给干化设备。本实用新型实现城市污泥零排放循环处理,提供一种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城市污泥处理技术,减少污泥直接排放,无需额外能耗,无任何污泥直接排放,达到对城市污泥处理的要求,采用污泥合成燃料块提供热源,实现循环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装置,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污泥排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遭受着日益显著的破坏。“三废”处置工作管理一直是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置管理正逐年的向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转变,其中污水处理场剩余污泥的处置是当前环境保护管理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各污水处理场都面临着如何处置每天产生大量剩余污泥的问题,由于其产生量大、转移处置困难、处置费用高等原因,是企业和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工作的重点。
随着我国污水处理技术的全面推行,城市污泥的产量也在极剧增加,使得城市污泥的处理与处置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焚烧法具有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特点,但是由于城市污泥含有大量的水分,通常都会添加一些辅助燃料进行混合燃烧,而且添加的辅助燃料通常是煤、重油等高热量的燃料。秸秆等农作物生物燃料,粉碎还田费用高,肥效起作用所需时间长,收集起来做燃料则相对成本大,应用场合少,因此对其如何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题,每年秋季都会有焚烧秸秆的事件发生,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比较容易引发火灾事故。另外,多数污水处理厂只是将污泥送往垃圾场填埋或直接暴露在旷野中,这种污泥含水量高、易腐烂,有强烈的臭味,并且含有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及重金属,如不加以妥善处理,任意排放,将会造成二次污染。目前国内外采取的多套处理污泥的方法:有的是将污泥经过热净化(加热或堆肥)或化学净化(用生石灰)再施肥到农田中;有的先将污泥晒干,然后在施肥到农田中;有的将污泥晒干后焚烧。但是污泥在晒干过程中仍然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污泥堆放在露天散发出臭气和异味,日晒风刮,污染物颗粒会造成大气污染;经水浸泡、溶解,污染物伴随污水流入河道,会污染地表水,不仅造成视觉污染,而且为其他有害生物的滋生提供了场所。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污泥排放处理装置,实现无需额外能耗,无任何污泥直接排放,达到对城市污泥处理的要求,采用污泥合成燃料块提供热源,实现循环利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污泥排放处理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排放处理装置,包括污泥预处理结构、混合结构、燃烧结构以及储蓄箱,所述污泥预处理结构、混合结构、燃烧结构以及储蓄箱依次连接,所述污泥预处理结构包括干化设备,所述干化设备与所述燃烧结构之间通过换热器连接,污泥预处理结构对污泥进行除水干化处理,经过混合结构与生物质燃料混合,进入燃烧结构燃烧,获取灰渣存储于储蓄箱内,且燃烧结构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经过换热器提供给干化设备。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污泥预处理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压滤设备、螺杆输送机以及成型机,所述成型机与所述干化设备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干化设备为换热干燥机,所述干化设备上连接有用于冷却的冷却水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干化设备与所述混合结构之间设有输送结构。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混合结构为混合箱。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混合结构与燃烧结构之间通过输送结构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燃烧结构为锅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逸凡,未经张逸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617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