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生物培养用恒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65725.9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62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5 |
发明(设计)人: | 郦萍;顾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34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刘华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培养 恒温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生物培养用恒温装置,包括恒温装置主体,所述恒温装置主体的底部边角均固定有4个均匀分布的滚轮,且滚轮嵌入设置有固定板和旋转柱,所述固定板的上方固定有恒温装置外壳,且恒温装置外壳的正面中间设置有透视板,该种微生物培养用恒温装置,设置了嵌入箱,嵌入箱的底端与恒温装置外壳的右侧底部通过导轨滑柱和导轨活动连接,且缓冲板嵌入设置于恒温装置外壳的内部左侧,通过导轨滑柱与导轨的滑动,带动嵌入箱与恒温装置外壳能够伸缩,能够快速安全的放置微生物进入恒温装置中,且内部的缓冲板能够将嵌入箱有效的卡在恒温装置外壳的内部,也能防止人们用力过大导致微生物培养槽洒出,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生物培养用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个体难以用肉眼观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统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机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现有的一种微生物培养用恒温装置,无法时刻保持微生物培养的温度,不能快速的将微生物放入恒温装置中,不能实时的观察微生物的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生物培养用恒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无法时刻保持微生物培养的温度,不能快速的将微生物放入恒温装置中,不能实时的观察微生物的状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生物培养用恒温装置,包括恒温装置主体,所述恒温装置主体的底部边角均固定有4个均匀分布的滚轮,且滚轮嵌入设置有固定板和旋转柱,所述固定板的上方固定有恒温装置外壳,且恒温装置外壳的正面中间设置有透视板,所述恒温装置外壳的内部左侧固定有缓冲板,且恒温装置外壳的内部底端均安装有2条导轨,所述恒温装置外壳的内部对立侧底端设置有加热槽,且加热槽的上方安装有冷冻槽和感应器,所述恒温装置外壳的正面右下角设置有温度表,且恒温装置外壳的右侧中间设置有嵌入箱,所述嵌入箱的底端均安装有2条导轨滑柱,且嵌入箱的内部中间固定有隔板和嵌入孔,所述嵌入箱的右侧中间安装有抓杆底座和抓杆。
优选的,所述嵌入箱的底端与恒温装置外壳的右侧底部通过导轨滑柱和导轨活动连接,且缓冲板嵌入设置于恒温装置外壳的内部左侧。
优选的,所述嵌入孔嵌入设置于隔板中,且隔板中嵌入设置于嵌入箱的内部中间。
优选的,所述4个滚轮均安装于恒温装置外壳的底部边角,且滚轮与恒温装置外壳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冷冻槽设置于恒温装置外壳的内部上方,且加热槽设置于恒温装置外壳的下方,冷冻槽、感应器和加热槽呈竖直设置。
优选的,所述透视板与温度表安装于恒温装置外壳的正面,且透视板由透明玻璃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657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民警务应用服务平台终端
- 下一篇:马达以及具有马达的电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