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气态氧控装置以及铅基快中子反应堆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68695.7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83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钊;曾献;张勇;石秀安;林继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岭东核电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C15/16 | 分类号: | G21C15/16;G21C15/28 |
代理公司: | 深圳汇智容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38 | 代理人: | 潘中毅;熊贤卿 |
地址: | 518031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上步中路***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液分离室 快中子反应堆 本实用新型 气体注入器 气态氧 提升管 铅基 柱状 冷却液 液面 工程可行性 气体排出口 液体排出口 降低系统 运行维护 一体化 分离室 外壁 下端 | ||
1.一种一体化气态氧控装置,其适用于铅基快中子反应堆,其特征在于,包括:
气体注入器(11),用于向所述铅基快中子反应堆的冷却液中注入控制气体,并产生超微细气泡;
柱状提升管(12),其为上下敞口的环形柱状壳体结构,所述气体注入器(11)的下端容纳于所述柱状提升管(12)内部,所述柱状提升管(12)的内壁与所述气体注入器(11)的外侧形成环形腔室,为控制气体和冷却液形成的气液混合流体提供流动通道;
气液分离室(13),位于柱状提升管(12)上方并与所述柱状提升管(12)相固定,所述气液分离室(13)内部与所述柱状提升管(12)的顶端相连通,且在所述气液分离室(13)底部与所述柱状提升管(12)外壁之间形成有液体排出口(131),供在气液分离室(13)中分离出的冷却液向下流出;
气液分离室(13)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气体排出口(14),用于将在气液分离室(13)中分离出的控制气体排出;
其中,气体注入器(11)的一端穿所述气液分离室(13)的顶部;所述柱状提升管(12)与所述气体注入器(11)的下端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冷却液的液面之下;所述气液分离室(13)位于所述冷却液的液面之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气态氧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注入器(11)包括联通管(110)和与所述联通管(110)连通的多个喷嘴叶片(111),所述多个喷嘴叶片(111)以阵列形式从上到下分布在联通管(110)外围,在每一喷嘴叶片(111)的端部设置有微型孔,所述微型孔的孔径处于1-50μm之间,用于产生包含有控制气体的超微细气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气态氧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为液态铅基合金,所述气液混合流体为所述超微细气泡和液态铅基合金的混合流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气态氧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气体为氧化气体、还原气体和载气三种气体的混合物,其中,所述载气为氩气,所述氧化气体为空气或氧气,所述还原气体为氢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体化气态氧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注入器(11)的端部连接有一个气体供应系统,所述气体供应系统用于将氧化气体、还原气体和载气三种气体按比例进行混合并注入至所述气体注入器的所述联通管(110)中。
6.一种铅基快中子反应堆,其至少包括主反应堆(2),所述反应堆(2)中存放有冷却液,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反应堆(2)中设置有一体化气态氧控制装置(1),所述一体化气态氧控制装置(1)进一步包括:
气体注入器(11),用于向所述冷却液中注入控制气体,并产生超微细气泡;
柱状提升管(12),其为上下敞口的环形柱状壳体结构,所述气体注入器(11)的下端容纳于所述柱状提升管(12)内部,所述柱状提升管(12)的内壁与所述气体注入器(11)的外侧形成环形腔室,为控制气体和冷却液形成的气液混合流体提供流动通道;
气液分离室(13),位于柱状提升管(12)上方并与所述柱状提升管(12)相固定,所述气液分离室(13)内部与所述柱状提升管(12)的顶端相连通,且在所述气液分离室(13)底部与所述柱状提升管(12)外壁之间存在液体排出口(131),供在气液分离室(13)中分离出的冷却液向下流出;
气液分离室(13)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气体排出口(14),用于将在气液分离室(13)中分离出的控制气体排出;
其中,气体注入器(11)的一端穿所述气液分离室(13)的顶部;所述柱状提升管(12)与所述气体注入器(11)的下端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冷却液的液面之下;所述气液分离室(13)位于所述冷却液的液面之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铅基快中子反应堆,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注入器(11)包括联通管(110)和与所述联通管(110)连通的多个喷嘴叶片(111),所述多个喷嘴叶片(111)以阵列形式从上到下分布在联通管(110)外围,在每一喷嘴叶片(111)的端部设置有微型孔,所述微型孔的孔径处于1-50μm之间,用于产生包含有控制气体的超微细气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岭东核电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岭东核电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6869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