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68848.8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04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潘春雷;杨晓勇;鲍翔;李涛;汉思岑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2 | 分类号: | C02F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宏元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8 | 代理人: | 邓金涛 |
地址: | 653100 云南省玉***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力过滤器 过滤 浓缩池 连通 过滤分流装置 污水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 收集水池 污水出口 循环水池 汇集池 进水口 净水口 泵房 污水 依次连通 事故池 污水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第一浓缩池、污水池、底流泵房、第二浓缩池、事故池、收集水池、过滤分流装置和循环水池;过滤分流装置包括重力过滤器和汇集池,其中重力过滤器上设置有进水口、过滤净水口和过滤污水出口,收集水池通过管道与进水口连通,重力过滤器通过过滤净水口与循环水池连通,重力过滤器通过过滤污水出口与汇集池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一浓缩池、第二浓缩池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并在之后再次用重力过滤器进行过滤,这样提高了对污水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体涉及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重力式过滤器反冲水、收集水池溢流水、循环水池溢流水和雨水沟水,都是通过野外排水沟自流向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处理。雨季时野外排水沟出现堵塞,导致污水流入野外排水沟的水全部流向公路。
但这样对矿浆污水的利用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解决传统的矿浆污水处理装置对污水的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污水处理装置,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通的第一浓缩池、污水池、底流泵房、第二浓缩池、事故池、收集水池、过滤分流装置和循环水池;
过滤分流装置包括重力过滤器和汇集池,其中重力过滤器上设置有进水口、过滤净水口和过滤污水出口,收集水池通过管道与进水口连通,重力过滤器通过过滤净水口与循环水池连通,重力过滤器通过过滤污水出口与汇集池连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汇集池通过管道连通至第一浓缩池。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第一浓缩池和第二浓缩池上均设置有污水进水管;
循环水池上安装有过滤水出水管道。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事故池与收集水池之间还设置有回流管道;
事故池还与过滤水出水管道连通,且事故池与过滤水出水管道之间还设置有控制阀门。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污水池还通过排水沟与汇集池连通。
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述中排水沟包括水泥底板和设置在水泥底板两侧的水泥侧板,水泥底板上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安装孔,安装孔在水泥底板上呈矩形阵列排列,且水泥底板的每个安装孔上均竖直插设有竖杆;
沿竖杆的杆身周向均开设有环形凹槽,水泥底板上同一行的竖杆之间均通过金属线连接,金属线位于在环形凹槽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是如下之一:
1、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浓缩池、第二浓缩池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并在之后再次用重力过滤器进行过滤,这样提高了对污水的利用率;
2、汇集池再次与第一浓缩池连通则提高了对净化后的污水进行处理;
3、污水进水管则方便污水进入第一浓缩池和第二浓缩池直接进行沉淀,对于要求洁净程度不高的水可通过过滤水出水管道直接使用;
4、控制阀门控制事故池与过滤水出水管道的连通;
5、排水沟避免污水池满后溢出;
6、排水沟上通过竖杆和金属线能避免排水沟内进入垃圾共同流入排水沟或汇集池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未经云南大红山管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688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环保水利灌溉装置
- 下一篇:一种镀镍废水处理和酸雾排放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