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民用燃气采暖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1252.3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351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钢锁;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钢锁 |
主分类号: | F24H1/16 | 分类号: | F24H1/16;F24H9/20 |
代理公司: | 太原同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07 | 代理人: | 马俊平 |
地址: | 043000 山西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民用 燃气 采暖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用燃气采暖锅炉,外箱体内部设置有一安装燃烧内胆的区域和一安装控制器件的区域,燃烧内胆由内胆箱体、一级燃烧管、二级燃烧管、燃烧缓冲室、排气口和循环热水管组成,内胆箱体与外箱体的底部相通,数根一级燃烧管的下端口与内胆箱体的底部连通,数根一级燃烧管的上端口与燃烧缓冲室连通,数根二级燃烧管的下端口与燃烧缓冲室连通,燃烧缓冲室位于一级燃烧管的上端和二级燃烧管的下端之间,循环热水管环绕在二级燃烧管外部,且循环热水管的进口与外部供水管连接,循环热水管的出口用于对外部供热水。本实用新型的锅炉节能、环保、无有害气体排放,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民用燃气采暖锅炉。
背景技术
燃气锅炉是以可燃气体(如天然气)为燃料的锅炉设备。燃气锅炉利用燃气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与待加热流体进行热交换,以获得所需的加热流体。锅炉排烟基本无尘,特别是采用天然气为燃料时,不仅无尘,而且二氧化硫含量极低。在环保要求标准日益提高的前提下和城市大型集中供热为发展趋势的大形势下,燃气锅炉相比燃油锅炉和燃煤锅炉有更大的发展前景。
然而燃气锅炉在工作时,参与燃烧的空气中氮气会被氧化成氮氧化物并会随烟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污染。对于燃气锅炉来说,其工作时产生的氮氧化物的含量较低,因此通常能够达到直接排放标准。但是随着燃气锅炉的数量增加,其排放到空中的氮氧化物的总量也在增加,将对特定区域的大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前所述,燃气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含量相对较低,如果采用现有技术中较为成熟的脱硝设备对其进行脱硝,由于增加脱硝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相对较高,会使得燃气锅炉烟气脱硝具有高成本低效益的缺点,难以推广使用。因此需要开发低投入、低运行费用、高效率的燃气锅炉烟气脱硝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民用燃气采暖锅炉。本实用新型的锅炉节能、环保,热效率达97%,可在较短时间内将水温提高到预设温度。本实用新型的锅炉无有害气体排放,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民用燃气采暖锅炉,它包括外箱体、燃烧内胆、送气管、打火开关和水管,外箱体内部设置有一安装燃烧内胆的区域和一安装控制器件的区域,燃烧内胆由内胆箱体、一级燃烧管、二级燃烧管、燃烧缓冲室、排气口和循环热水管组成,内胆箱体与外箱体的底部相通,数根一级燃烧管的下端口与内胆箱体的底部连通,数根一级燃烧管的上端口与燃烧缓冲室连通,数根二级燃烧管的下端口与燃烧缓冲室连通,燃烧缓冲室位于一级燃烧管的上端和二级燃烧管的下端之间,循环热水管环绕在二级燃烧管外部,且循环热水管的进口与外部供水管连接,循环热水管的出口用于对外部供热水,在燃烧内胆的内腔中围绕一级燃烧管、二级燃烧管和燃烧缓冲室充满了供暖循环水,所述供暖循环水通过设置在内胆箱体上部的出水口流出,外部供水管通过设置在内胆箱体下部的进水口流入;送气管的管口安装在燃烧内胆底部位于一级燃烧管的下端口处,打火开关安装在送气管的管口处;排气口穿过外箱体内部与外界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PL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和显示屏,PLC控制器安装在外箱体的前面板上,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内胆箱体上与PLC控制器连接,用于监测内胆箱体内水的温度,显示屏与PLC控制器连接,用于锅炉监测信息显示在显示屏上。
进一步地,在内胆箱体与外箱体之间设置有隔热棉。
进一步地,所述的循环热水管为铜管。
进一步地,所述的一级燃烧管的数量为10-14根。
进一步地,所述的二级燃烧管的数量为4-8根。
进一步地,还包括拉筋,位于外箱体与内胆箱体之间,在外箱体的前面板与后面板之间拉设有拉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锅炉采用喷射式燃烧,有害物质滴不到喷头上,火管上也不堆积杂质了,能够充分燃烧气体,提高锅炉的供热效率,且清洁、干净,锅炉可达到免清洗,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钢锁,未经李钢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12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