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合器控制机构及其应用的内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1844.5 | 申请日: | 2017-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15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激初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激初 |
主分类号: | F16D11/10 | 分类号: | F16D11/10;F16D23/14;F16H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410016 湖南省长沙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控制 机构 及其 应用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变速器,具体涉及一种离合器控制机构及其应用的内变速器。
背景技术
内变速器通过离合器控制传动系统内部和花鼓之间的离合传动,实现不同挡位的速比控制。由于内变速器全部封装在花鼓内部,其要求的装配结构更复杂,导致零部件的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并且变速控制端位于变速器外侧端部,容易被外力破坏。
如申请号为03204051.2的中国专利文件中公开的一种改进的内变速器轮毂轴及其具有其轮毂的内变速器,其中采用的离合器的控制包括套装在轮毂轴上的内、外套件,通过在套件上加工异形的透空路径,通过配合的定位销一同实现离合器的轴向离合运动,套件的加工方式复杂,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将定位销和套件一同装配好再套装在轮毂轴上,装配困难,定位销的传动方式容易磨损,导致内变速器的使用寿命有限。
随着内变速器在自行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降低内变速器的生产成本和装配难题显得越发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内变速器离合器控制结构存在的加工复杂、生产成本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离合器控制机构及其应用的内变速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离合器控制机构,离合器转动和滑动套装在轴上,所述离合器上设有两组离合结构,其中一组离合结构与一传动部件传动连接,另一组离合结构与另一传动部件可离合连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套筒、控制杆和控制座,所述控制套筒和控制座分别套装在轴上,所述控制套筒与离合器之间轴向定位连接,并且控制套筒和离合器之间自由旋转装配,所述控制座旋转装配在轴上,并与实现沿轴的周向旋转的控制执行组件连接,所述控制杆沿轴的轴线方向滑动设置,一端与控制套筒之间轴向定位连接,另一端与控制座的转动圆周上设置的控制凸轮面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套筒嵌装在离合器内孔,所述控制套筒的外壁设有凸缘,所述凸缘的一侧与离合器内壁的轴向定位台阶抵接,另一侧和轴向定位台阶之间通过轴向定位件实现轴向定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套筒上设有定位孔,所述控制杆上设有嵌入定位孔中的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孔和定位凸块之间嵌合装配,实现控制杆和控制套筒之间的轴向定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套筒连接控制杆的远端通过压缩的弹簧与轴上的轴肩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轴上设有轴向的滑槽,所述控制杆滑动嵌装在滑槽内。
内变速器,包括封装在花鼓内部的行星轮系、以及设置在动力输入座和行星轮系的行星架之间的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应用了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离合器控制机构;
另外,所述行星轮系的内齿圈通过第一棘爪和花鼓内壁配合,并且,所述内齿圈还通过第二棘爪与动力输入座配合,所述行星架通过第三棘爪和花鼓内壁配合;
所述第一棘爪、第二棘爪和第三棘爪通过压簧保持弹起状态,所述离合器上设有控制第一棘爪压下的斜坡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行星轮系的中心轮与轴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离合器一端与动力输入座之间通过滑动牙嵌式结构形成常结合传动状态,所述离合器另一端与行星架之间通过牙嵌式离合结构形成离合配合;所述斜坡结构在离合器与行星架分离过程中与第一棘爪接触,控制第一棘爪弹起后与花鼓内壁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棘爪的中间位置通过销轴设置在内齿圈上,第一棘爪的外端通过压簧弹起与花鼓内壁的棘槽嵌合,另一端与穿过内齿圈与离合器的斜坡结构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离合器控制机构的控制执行组件包括设置在花鼓外端的拉绳座,所述拉绳座转动套装在轴端部,并与控制座同轴旋转传动装配,所述控制座通过安装套筒旋转安装在轴上。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执行组件还包括拉绳导向板,所述拉绳导向板通过导向板安装座固定安装在轴上,所述导向板安装座通过固定螺母轴向固定在轴上,所述导向板安装座位于拉绳座的安装内圈中,所述拉绳导向板与导向板安装座周向固定,并通过轴向卡环轴向固定,所述拉绳座转动安装在导向板安装座上,连接挡位控制动力组件的拉绳通过拉绳导向板与拉绳座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轴上装配的控制座、控制杆和控制套筒控制离合器,不需要在轴上加工其他的结构,降低了轴零件的加工难度,同时控制座和控制杆之间、控制杆和控制套筒之间的装配方式更加方便,降低了使用该离合器控制机构的内变速器成本,在内变速器中,该离合器同时控制行星架和内齿圈之间以及内齿圈和花鼓之间的离合控制,简化了变速器内部构造,进一步提高了内变速器的轻便化,有利于内变速器的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激初,未经李激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18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沟球轴承
- 下一篇:女鞋(KMQ-LQ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