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电源插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3130.8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815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埃里克·范德·赫斯特;奥克·施密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赫霍艾迪欧洲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6 | 分类号: | H01R13/46;H01R13/03 |
代理公司: | 上海方本律师事务所 31269 | 代理人: | 汪玉平;白杨 |
地址: | 荷兰阿纳姆***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电源插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不需要连接地线的用电设备上的安全电源插头,表面上看和用于需要连接地线的用电设备的插头相近似,即包括三个插脚或者两个插脚一个插孔,可以直接与现有的标准插座配合接触。但是不同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全插座中的摩擦连接部件,虽然表面外观上和一般插座上的地线插脚或者地线插孔相近似,但功能和结构不同,即连接部件是绝缘不导电的,与插座中的地线插孔或者地线插脚配合接触,增加摩擦力,防止插头被轻易拔出。另外,由于安全电源插座壳体顶部有顶部斜面,使插头的结构呈锥形,减少手部与插头的接触面积,而且手指与锥面接触时,更容易打滑,从而增加手部所需要的力量,插头不易被拔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插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不需要连接地线的用电设备上的安全电源插头。
背景技术
插头和插座是用电设备中最常见也必不可少的部件,插座一般分为两孔插座和三孔插座,两孔插座用于不需要保护性接地的用电设备,一个是火线插孔,另一个是零线插孔。而三孔插座则用于需要保护性接地的用电设备,一个孔是火线插孔,另一个孔是零线插孔,第三个孔则是地线插孔。对于不需要连接地线的用电设备,其插头包含两个插脚,插头插上插座后,为了防止插头被轻易拔出,尤其是防止儿童拔出插头造成触电危险,需要增加拔出插头所需要的力量。
现有技术中,采用如下方法来防止儿童轻易拔出插头:(1)使插头的结构呈锥形,减少手部与插头的接触面积,而且手指与锥面接触时,更容易打滑,从而增加手部所需要的力量;(2)在插座上设置一个盖子,用于封住插头;(3)使插头与插座进行螺纹连接;(4)使用一个更加持久的安装结构来代替插头和插座。
然而,现有技术中所采取的上述方法需要改变插座的结构,而且要利用工具来安装,从而使结构变得更加复杂,安装困难,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直接适用于现有标准插座,且结构简单、能够增加接触摩擦力,防止轻易被拔出的安全电源插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安全电源插头,与不需要保护性接地的用电设备连接,包括火线金属插脚、零线金属插脚和壳体,所述壳体固定所述火线金属插脚和零线金属插脚,所述壳体包括壳体顶部和壳体底部,所述火线金属插脚和所述零线金属插脚从所述壳体底部穿出,还包括绝缘的设置在壳体底部上的摩擦连接部件,用于增加插头和插座之间的接触摩擦力,防止插头被轻易拔出,所述壳体固定所述摩擦连接部件,使用时,火线金属插脚和零线金属插脚分别与插座上的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配合接触,所述摩擦连接部件与插座上的地线连接部件配合接触。
优选地,所述地线连接部件是地线插孔或地线插脚。
优选地,所述摩擦连接部件是圆柱状插脚或者扁平状插脚,使用时,火线金属插脚和零线金属插脚分别与插座上的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配合接触,所述圆柱状插脚或者扁平状插脚与插座上的地线插孔配合接触。
优选地,所述摩擦连接部件是圆孔,所述地线插脚是圆柱状地线插脚,使用时,火线金属插脚和零线金属插脚分别与插座上的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配合接触,所述圆孔与插座上的圆柱状地线插脚配合接触。
优选地,所述摩擦连接部件是凹槽,使用时,火线金属插脚和零线金属插脚分别与插座上的火线插孔和零线插孔配合接触,所述凹槽与插座上的圆柱状地线插脚配合接触。
优选地,所述摩擦连接部件由绝缘的热塑性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摩擦连接部件由绝缘的外部热塑性橡胶材料层包覆金属材料或塑料而组成。
优选地,所述摩擦连接部件由绝缘的环氧树脂或者有机硅胶材料制成。
有利地,所述壳体顶部包括顶部斜面和顶部平面,所述顶部平面设有通孔,插头电源线从通孔穿出。
优选地,所述圆孔开口处呈圆锥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赫霍艾迪欧洲公司,未经赫霍艾迪欧洲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313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