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框架组装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3217.5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13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发明(设计)人: | 汪武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安居模块化建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23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配台 气缸组件 底框架 压紧气缸座 定位模块 集装箱房 组装台 支腿 上定位模块 框架安装 框架连接 人工成本 施工效率 拐角处 垫板 装配 组装 便利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底框架组装台,包括方形的装配台、设置在装配台拐角处压紧气缸座组件、气缸组件和定位模块,所述装配台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支腿,所述第三框架通过垫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之间与所述第一框架的两端连接,所述第二框架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所述支腿的高度与所述第三框架的高度相同且安装在所述第三框架底部;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定位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框架连接,适用该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底框架组装台通过装配台上安装的压紧气缸座组件、气缸组件调整装配台的上定位模块的位置,进而确定集装箱房的尺寸精度,同时对集装箱房的固定安装提供便利,提高施工效率,节省人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的安装,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集装箱组装用的底框架组装台。
背景技术
集装箱房屋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选用。集装箱房有如下优点,运输方便,现场安装施工简单快速,安全风险低,绿色环保,结构强度高、产品成本低、可以多次重复转移使用等,当今集装箱房屋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临时办公及工人宿舍、旅店、公寓等部位,现有的集装箱安装过程复杂,大多是在现场进行拼装,施工效率低,施工精度和质量无法保证,同时耗费人工较多,且工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底框架组装台,使用该组装台组装集装箱房屋其降低了集装箱的安装难度,且其精度易于控制,节约人工,且施工效率较高,可以大大缩短工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底框架组装台包括方形的装配台、设置在装配台拐角处压紧气缸座组件、气缸组件和定位模块,所述装配台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支腿,所述第三框架通过垫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之间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框架通过垫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之间与安所述第一框架另一端连接,所述支腿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框架的高度相同且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三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部;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定位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连接,该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且易于控制等优点,适用该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底框架组装台组装集装箱房屋时,可以通过装配台上安装的压紧气缸座组件、气缸组件调整装配台的上定位模块的位置,进而确定集装箱房的尺寸精度,同时对集装箱房的固定安装提供便利,提高施工效率,节省人工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气缸座组件与所述第二框架连接且其中间设置角件定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框架包括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和端梁,所述第二槽钢设置安装在所述第一槽钢之间,所述端梁安装在所述第一槽钢的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模块包括边梁定位模块和底横梁定位模块,所述底横梁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一槽钢连接,所述边梁定位模块穿透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二槽钢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与所述第三框架之间设置支撑板,进一步提高装配台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之间设置与所述第三框架平行的支腿加强版进一步提高装配台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支腿两侧设置与所述第三框架连接的加强横梁进一步提高装配台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底框架组装台,包括方形的装配台、设置在装配台拐角处压紧气缸座组件、气缸组件和定位模块,所述装配台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支腿,所述第三框架通过垫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之间与所述第一框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框架通过垫板安装在所述第一框架之间与安所述第一框架另一端连接,所述支腿的高度与所述第一框架的高度相同且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三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的底部;所述气缸组件和所述定位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三框架和所述第二框架连接,该技术方案具有结构简单,且易于控制等优点,适用该技术方案中提供的底框架组装台组装集装箱房屋时,可以通过装配台上安装的压紧气缸座组件、气缸组件调整装配台的上定位模块的位置,进而确定集装箱房的尺寸精度,同时对集装箱房的固定安装提供便利,提高施工效率,节省人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安居模块化建筑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安居模块化建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32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应力装置
- 下一篇:钢结构高空安装安全辅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