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兼容北斗和GPS的手持式ADS-B接收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4071.6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3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孙樊荣;左凌;曹兴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樊荣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B1/08;G01S19/42;G01S19/1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兼容 北斗 gps 手持 ads 接收 设备 | ||
1.一种兼容北斗和GPS的手持式ADS-B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兼容北斗和GPS的手持式ADS-B接收设备,包括设备主机(1),信号接收模块(2),GPS模块(3),北斗定位模块(4),液晶显示屏(5),拆卸外壳结构(6),接线头结构(7),固定绑带结构(8)和天线(9),所述的设备主机(1)安装在拆卸外壳结构(6)的内部;所述的信号接收模块(2)、GPS模块(3)和北斗定位模块(4)分别电性连接在设备主机(1)的右表面;所述的液晶显示屏(5)穿过拆卸外壳结构(6)电性连接在设备主机(1)的左上部;所述的接线头结构(7)焊接在拆卸外壳结构(6)正表面的左下部;所述的固定绑带结构(8)螺栓安装在拆卸外壳结构(6)的底部;所述的天线(9)穿过拆卸外壳结构(6)电性连接在设备主机(1)的右上部;所述的固定绑带结构(8)包括安装板(81),连接块(82),吸盘(83),插接条(84),固定块(85),插接槽(86)和绑带主体(87),所述的连接块(82)注塑在安装板(81)下表面的纵向中间部位;所述的插接条(84)分别胶接在连接块(82)下表面的左右两侧;所述的绑带主体(87)胶接在固定块(85)的右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北斗和GPS的手持式ADS-B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线头结构(7)包括防护板(71),固定板(72),连接柱(73),插接孔(74),固定螺栓(75),U型插接架(76),连接管(77)和防护软管(78),所述的固定板(72)胶接在防护板(71)后壁的下部;所述的连接柱(73)胶接在固定板(72)上表面的后部;所述的插接孔(74)开设在插接孔(74)的上部;所述的固定螺栓(75)螺纹连接在连接柱(73)的顶部;所述的U型插接架(76)一端插接在连接柱(73)上,另一胶接在连接管(77)的后部;所述的防护软管(78)胶接在连接管(77)的前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北斗和GPS的手持式ADS-B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拆卸外壳结构(6)包括前壳壳体(61),第一放置腔(62),后壳壳体(63),第二放置腔(64),电线插孔(65),防护层(66),安装块(67),连接螺栓(68)和连接螺母(69),所述的第一放置腔(62)开设在前壳壳体(61)的右侧;所述的第二放置腔(64)开设在后壳壳体(63)的左侧;所述的电线插孔(65)开设在前壳壳体(61)正表面的左下部;所述的安装块(67)分别焊接在前壳壳体(61)和后壳壳体(63)正表面的内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北斗和GPS的手持式ADS-B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块(85)通过插接槽(86)插接在插接条(84)上,所述的固定块(85)右端的绑带主体(87)具体采用松紧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北斗和GPS的手持式ADS-B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盘(83)具体采用真空吸盘,所述的吸盘(83)胶接在连接块(82)的右表面。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容北斗和GPS的手持式ADS-B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管(77)具体采用PVC塑料管,所述的连接管(77)连接管(77)的后部安装有U型插接架(76),所述的U型插接架(76)的前部与连接管(77)内部后方的间距为五毫米至十毫米。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容北斗和GPS的手持式ADS-B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板(71)设置为半圆形,所述的防护板(71)与连接管(77)和防护软管(78)正对设置。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容北斗和GPS的手持式ADS-B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护层(66)具体采用防潮板,所述的防护层(66)分别胶接在前壳壳体(61)和后壳壳体(63)内壁的上下两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容北斗和GPS的手持式ADS-B接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螺栓(68)穿过安装块(67)与连接螺母(69)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樊荣,未经孙樊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407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电力应急抢修的通信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光纤路由识别云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