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防止温度过高的高炉热风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5295.9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8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征鑫热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9/02 | 分类号: | C21B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96 | 代理人: | 王程远 |
地址: | 3003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板 辅助气 格子砖 进风室 室内 煤气管道 燃烧室 本实用新型 高炉热风炉 温度过高 燃烧器 蓄热室 进风 连通 热交换 蓄热 燃烧器使用 助燃气管道 均匀设置 依次设置 导流管 冷风管 连通管 热风管 上腔室 下腔室 冷风 炉体 环绕 体内 扩散 燃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防止温度过高的高炉热风炉,包括炉体,炉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燃烧室、蓄热室和进风室,燃烧室内设置有燃烧器、煤气管道、助燃气管道和辅助气管道,辅助气管道环绕燃烧室设置,辅助气管道一端连通至燃烧器底部,另一端通过连通管与煤气管道连通;蓄热室内设置有格子砖,格子砖上部设置有热风管;蓄热室和进风室之间设置有炉箅子,进风室内设置有冷风管,进风室内还设置有隔板,隔板将进风室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隔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导流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防止因高温差效应影响燃烧器使用寿命,且冷风扩散均匀,可充分与格子砖进行热交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风炉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防止温度过高的高炉热风炉。
背景技术
高炉炼铁用热风炉的作用是把冷风加热到高炉需要的温度,用以提高高炉的效益和效率。它的工作原理是在燃烧室里燃烧气体燃料,产生高温废气加热热风炉内的格子砖,并使之蓄热;当格子砖充分加热达到一定温度后,通入冷风,高温格子砖将冷风加热到送风温度为高炉提供热风,满足高炉生产需要。
现有的高炉热风炉,燃烧器温度通常维持在500℃左右;转入送风阶段,炉体底部进入的冷风经格子砖升温至1280℃左右,并上升至顶部燃烧室附近的热风管给高炉供热;随之高温气体使燃烧器温度升温,很快达到 900℃以上。然而燃烧器的耐火材料在500℃-900℃的巨大温差频繁变化中容易受损,造成热风炉大修,严重影响正常生产,而且冷风进入热风炉格子砖后分布极不均匀,影响热风炉的送风温度和送风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防止温度过高的高炉热风炉,能够防止温度过高,进风均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防止温度过高的高炉热风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燃烧室、蓄热室和进风室,所述燃烧室内设置有燃烧器、煤气管道、助燃气管道和辅助气管道,所述辅助气管道环绕所述燃烧室设置,所述辅助气管道一端连通至所述燃烧器底部,另一端通过连通管与所述煤气管道连通;所述蓄热室内设置有格子砖,所述格子砖上部设置有热风管;所述蓄热室和所述进风室之间设置有炉箅子,所述进风室内设置有冷风管,所述进风室内还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进风室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隔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导流管。
进一步的,所述炉体外还设置有氮气管道,所述氮气管道与所述辅助气管道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氮气管道上设置有氮气控制阀。
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上设置有煤气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既可以在烧炉时为顶部燃烧室提供燃气,也可以在热风炉处于送风时,向燃烧室送入低温氮气,防止炉体底部进入的高温气体使燃烧器的温度过度升高,稳定燃烧器的温度,使燃烧器不致因高温差效应而影响其使用寿命;通过进风室内隔板与导流管的设计,使得冷风从冷风管进入后,受到隔板和导流管侧壁的阻挡,在下腔室内均匀扩散,充满下腔室,然后由导流管将密度均匀一致的冷风传导到上腔室;在上腔室内,冷风二次扩散均匀,再经炉箅子进入格子砖,冷风进入格子砖时,已经充分扩散均匀,可充分与格子砖进行热交换,降低了高炉热风炉的能耗,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并且具有使用寿命长、设计合理、能源利用率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炉体 2、燃烧室 21、燃烧器;
22、煤气管道 23、助燃气管道 24、辅助气管道;
25、连通管 26、煤气控制阀 3、蓄热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征鑫热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征鑫热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52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