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多旋流强化混合的雾化火焰纳米颗粒合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5712.X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45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水清;卫吉丽;任翊华;田辉;张易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26 | 分类号: | B01J19/26;B01J4/00;B01D46/02;B01D50/00;B01D53/26;B01F3/02;B01F3/2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 纳米颗粒 前驱物 合成 本实用新型 合成系统 合成装置 控制合成 强化混合 雾化火焰 液体燃料 粒径 切向 轴向 掺杂 压缩空气干燥机 产物收集装置 多金属氧化物 气体燃料火焰 气体预混器 再生吸附式 合成纳米 气体燃料 稳定燃烧 组合方式 发生器 射流管 温度场 进给 可控 进口 应用 联合 | ||
1.一种基于多旋流强化混合的雾化火焰纳米颗粒合成系统,该系统含有旋流火焰合成装置、前驱物发生器、双床再生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机(2)、气体预混器和产物收集装置(1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驱物发生器包括切向前驱物发生器(5a)和轴向前驱物发生器(5b);所述旋流火焰合成装置包括燃烧室轴向进口(9)、燃烧室切向进口(10)、旋流冷却空气装置(11)及燃烧室(12);燃烧室切向进口(10)分为切向空气侧气体进口及切向燃料侧气体进口;燃烧室(12)内设置有沿轴向移动的射流管(15),射流管(15)前端与燃烧室轴向进口(9)相连接;
所述双床再生吸附式压缩空气干燥机(2)的出口分别与五条气体管路相连,其中第一路经第五质量流量控制器(3e)与旋流冷却空气装置(11)的进口连接,第二路经第一质量流量控制器(3a)与切向前驱物发生器(5a)连接;第三路经第二质量流量控制器(3b)和切向空气预热器(4a)与切向空气侧气体预混器(6a)的气体入口连接;第四路经第三质量流量控制器(3c)与轴向前驱物发生器(5b)连接;第五路经第四质量流量控制器(3d)和轴向空气预热器(4b)与轴向气体预混器(6b)的气体入口相连;
所述的产物收集装置(14)的进口与旋流火焰合成装置的底部出口相连,在收集装置的底端设置有真空泵(13)。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旋流强化混合的雾化火焰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向前驱物发生器(5a)为气相前驱物发生器,轴向前驱物发生器(5b)为气相前驱物发生器或液相前驱物雾化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旋流强化混合的雾化火焰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射流管(15)的外壁上设有外螺纹,燃烧室轴向进口(9)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射流管(15)与燃烧室轴向进口(9)通过螺纹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旋流强化混合的雾化火焰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流冷却空气装置(11)布置于燃烧室(12)外壁面上,旋流冷却空气装置采用切向旋流装置或轴向旋流装置。
5.按照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旋流强化混合的雾化火焰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切向进口(10)分别含有2-4个切向空气侧气体进口和2-4个切向燃料侧气体进口,其中切向空气侧气体进口与切向燃料侧气体进口数量相等且相间布置。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多旋流强化混合的雾化火焰纳米颗粒合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物收集装置(14)采用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或电袋复合式除尘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571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H酸单钠盐制备的磺化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H酸单钠盐制备的硝化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