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肢肌肉功能恢复训练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6961.0 | 申请日: | 201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7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宗超 |
主分类号: | A63B23/04 | 分类号: | A63B2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东省淄博市张***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下肢 肌肉 功能 恢复 训练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下肢肌肉功能恢复训练器。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包括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这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其目的是疾病的诊断、预防、监护、治疗或者缓解,损伤的诊断、监护、治疗、缓解或者功能补偿,生理结构或者生理过程的检验、替代、调节或者支持;生命的支持或者维持,妊娠控制,通过对来自人体的样本进行检查,为医疗或者诊断目的提供信息;
随着生活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家庭可以为家中的病患提供更加方便而实用的医疗器械,一些患有下肢肌肉功能衰弱的患者需要使用一些训练器械进行恢复,如果常常去医院多有不便,所以许多患者购买私人用的恢复训练器,但是一般的恢复训练器不便于携带,有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恢复训练时的活动范围,所以需要一种下肢肌肉功能恢复训练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肢肌肉功能恢复训练器,解决了一般的恢复训练器不便于携带,有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患者的恢复训练时的活动范围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下肢肌肉功能恢复训练器,包括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铰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连接块通过第一固定螺栓与第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开设第一置放槽,所述第一置放槽的内壁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坐垫板,所述连接杆的内壁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扶杆,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扣锁。
所述第一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训练腔,所述训练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训练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训练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轴承,所述移动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移动转轴,所述移动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手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置放槽,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三置放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置放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置放槽以第一支撑板表面的中线为对称线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的表面与第一螺纹孔的内壁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蜗轮,所述蜗杆的表面与蜗轮的表面啮合。
优选的,所述主动轮的表面转动连接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的表面与主动轮的表面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脚踏杆,所述脚踏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脚踏板。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下肢肌肉功能恢复训练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下肢肌肉功能恢复训练器,当下肢肌肉功能恢复训练器使用时,人坐在坐垫板的表面,手扶着扶杆,将脚放在脚踏板的表面,启动电机,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带动传动皮带转动,传动皮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带动脚踏杆和脚踏板转动,达到了下肢肌肉功能恢复训练的效果。
(2)、该下肢肌肉功能恢复训练器,当下肢肌肉功能恢复训练器需要携带时,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将连接块与第二支撑板分离,将连接块和第一固定螺栓放在第三置放槽的内部,将第二固定螺栓转出放在第三置放槽的内部,将连接杆和坐垫板折叠在第一置放槽的内部,将螺纹杆从第二螺纹孔的内壁转出放在第二置放槽的内部,将第二支撑板折叠,通过扣锁与第一支撑板固定连接,达到了便于下肢肌肉功能恢复训练器折叠携带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宗超,未经宗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69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