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注塑机用的螺杆混炼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79612.4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15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蒋志坚;石长城;梁健民;李彬;车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震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58 | 分类号: | B29C45/58;B29C45/6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熊强强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棱 混炼头 熔胶筒 注塑机 本实用新型 螺杆混炼 相离 分流流道 过渡流道 混合区域 混炼元件 剪切拉伸 交替排布 拉伸流道 螺杆端部 轴向延伸 剪切力 内表面 外侧部 混炼 积料 拉伸 流场 螺杆 熔体 温升 轴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机,具体地说是涉及注塑机用的螺杆混炼元件。它包括螺杆、混炼头及熔胶筒,混炼头装在螺杆端部并穿设在熔胶筒内,所述混炼头表面至少设有一圈梯形螺棱和一圈锥形螺棱,梯形螺棱和锥形螺棱在混炼头轴向交替排布,梯形螺棱和锥形螺棱之间相离形成过渡流道。每圈梯形螺棱至少包括2个以上的梯形螺棱本体,每个梯形螺棱本体沿混炼头轴向延伸,相邻的两个梯形螺棱本体之间相离形成分流流道,每个梯形螺棱本体的外侧部设有一个斜面,该斜面与熔胶筒内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为拉伸流道。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混炼元件通过在熔体的混合区域产生拉伸流场并且使物料多次通过剪切拉伸作用,具有混炼效果好,剪切力低,温升小,不积料,适用性强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机,具体地说是涉及注塑机用的螺杆混炼元件。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的原料大部分是含有多种组份的多项混合物,如份量不等的润滑剂、增塑剂、稳定剂、颜料和各种填料等,这些添加剂具有不同的作用。近年来,随着热塑性塑料共混、改性和增强工艺的发展,加进的填料愈来愈多。而且这些组份和塑料本身往往是不相容的,在注塑过程中有从塑料中分离出来的趋势。因此如何将这些组份减小到适当尺度,并将它们均匀地分散到整个塑料中去,就主要取决于螺杆的混炼作用。
对于聚合物共混体系,传统上基本都是通过提供强剪切来使共混物混合均匀。但是我们知道强剪切一方面容易造成聚合物化学键被打断导致降解,另一方面耗能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炼效果好、剪切强度低、温升小、不积料的注塑机用的螺杆混炼元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注塑机用的螺杆混炼元件,包括螺杆、混炼头及熔胶筒,混炼头装在螺杆端部并穿设在熔胶筒内,所述混炼头表面至少设有一圈梯形螺棱和一圈锥形螺棱,梯形螺棱和锥形螺棱在混炼头轴向交替排布,梯形螺棱和锥形螺棱之间相离形成过渡流道。
每圈梯形螺棱至少包括2个以上的梯形螺棱本体,每个梯形螺棱本体沿混炼头轴向延伸,相邻的两个梯形螺棱本体之间相离形成分流流道,每个梯形螺棱本体的外侧部设有一个斜面,该斜面与熔胶筒内表面之间形成的间隙为拉伸流道。
每圈锥形螺棱至少包括2个以上的锥形螺棱本体,每个锥形螺棱本体沿混炼头轴向延伸,每个锥形螺棱本体外端头大内端头小,相邻的两个锥形螺棱本体之间相离形成收敛流道。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作下述进一步完善。
所述梯形螺棱本体一端头设有倒角。
所述分流流道与收敛流道在混炼头轴向方向错开。
所述相邻两圈分流流道在混炼头轴向方向错开。
所述相邻两圈收敛流道在混炼头轴向方向错开。
所述熔胶筒内表面为光滑面。
所述混炼头长度大于等于2倍的混炼头直径。
所述梯形螺棱本体外侧部的斜面倾斜方向与螺杆的螺棱旋转方向一致。
所述梯形螺棱本体长度和锥形螺棱本体长度可以相等或者不相等。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混炼元件通过在熔体的混合区域产生拉伸流场并且使物料多次通过剪切拉伸作用,具有混炼效果好,剪切力低,温升小,不积料,适用性强等特点。收敛流道与拉伸流道给聚合物熔体施加了强的拉伸流场作用,使物料经历多次取向、拉伸、分布等过程,熔体得到充分的分布混合和分散混合。过渡流道使分流的熔体再次汇聚混合,且为下次的分流提供条件。分流流道使物料熔体随机重新取向、重新排布,达到交错混合的目的,从而得到更好的混合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混炼头的正投影示意图(省略熔胶筒、螺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震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震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796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模具二次压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具有开模控制锁紧机构的注塑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