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鱼竿用末梢部位组件及包括该组件的鱼竿有效
申请号: | 201721282336.7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35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薛元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凯蓝钓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87/08 | 分类号: | A01K87/08;A01K8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1 | 代理人: | 刘佳 |
地址: | 4000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鱼竿 末梢 部位 组件 包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鱼竿,具体涉及一种包括了末梢部位组件的多功能鱼竿。
背景技术
钓鱼作为一种休闲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现在市场上的鱼竿多种多样,其竿体一般有若干节可收缩的短杆体组成,便于携带。现有的鱼竿主要包括三种:手竿、手车竿和矶竿,其中:手竿指不装绕线轮的钓竿,多用于淡水垂钓,长度一般为3~8米。手车竿为淡水钓大鱼的必备武器,手车竿的调性界于手竿和矶竿之间,比矶竿要软,不适合远投,一般用中小型渔轮,长度一般在3.6米~7.2米之间。若有钓友需要钓不同的鱼种及在不同的水域垂钓,则需要准备多种类型的鱼竿,至少包括手竿和手车竿,如此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多功能鱼竿,该多功能鱼竿可根据使用者的需要在手车竿和手竿之间进行转换装配。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鱼竿用末梢部位组件,包括末梢绳、套筒、圆杆、末梢杆及末梢过线圈,所述套筒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孔,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内径与鱼竿本体上的最上端的杆体的直径相配合以使得套筒可与鱼竿本体的最上端的杆体相连,所述圆杆的一端的直径与套筒内开设的第一孔的内径相配合,所述圆杆的一端用于插接固定于套筒内开设的第一孔内,所述圆杆的另一端连接一可相对于圆杆旋转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用于与末梢绳相连,所述末梢杆的一端的直径与套筒内开设的第一孔内径相配合,所述末梢杆的一端用于插接固定于套筒内开设的第一孔内,所述末梢杆的另一端与末梢过线圈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内开设的第一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圆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孔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末梢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孔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圆杆的一端或末梢杆的一端通过螺纹与套筒一端的第一孔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末梢过线圈大致呈一封闭的圆形,该末梢过线圈所在的平面与末梢杆的轴线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鱼竿,包括鱼竿本体,所述鱼竿本体包括若干节杆体,该若干节杆体直径不一,所述若干节杆体相互套接以组成伸缩状,所述鱼竿还包括末梢部位组件、活动环、若干过线环及手车轮卡扣,所述末梢部位组件包括末梢绳、套筒、圆杆、末梢杆及末梢过线圈,所述套筒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孔,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的内径与鱼竿本体上的最上端的杆体的直径相配合以使得套筒可与鱼竿本体的最上端的杆体相连,所述圆杆的一端的直径与套筒内开设的第一孔的内径相配合,所述圆杆的另一端连接一可相对于圆杆旋转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用于与末梢绳相连,所述末梢杆的一端的直径与套筒内开设的第一孔内径相配合,所述末梢杆的另一端与末梢过线圈相连,所述圆杆的一端或者末梢杆的一端用于插接固定于套筒一端开设的第一孔内,所述活动环活动设置于鱼竿本体的最上端的杆体上,每一过线环可拆卸的设置于一对应的杆体上,所述手车轮卡扣设置于鱼竿本体的对应杆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第一孔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圆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孔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末梢杆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孔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圆杆的一端或末梢杆的一端通过外螺纹与套筒的第一孔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末梢过线圈大致呈一封闭的圆形,该末梢过线圈所在的平面与末梢杆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
进一步的,所述圆杆的另一端上间隔设置有若干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活动环包括第一固定环及第一过线圈,所述第一固定环呈一球状且其中部开设有一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略大于末梢杆的直径,所述第一过线圈设置于第一固定环的壁内,所述第一过线圈包括一大致呈圆形的线圈及至少一引脚,所述引脚插入第一固定环的壁内,以将所述第一过线圈与第一固定环相固定,所述第一过线圈所在的平面非垂直于第一固定环所在的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过线环包括第二固定环及第二过线圈,所述第二固定环呈圆饼状且其中部开设有一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与对应的杆体的直径相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线圈包括一大致呈圆形的线圈及至少一引脚,所述引脚插入第二固定环的壁内,以将所述第二过线圈与第二固定环相固定,所述第二过线圈所在的平面非垂直于第二固定环所在的平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竿通过可更换的末梢部位组件、活动环及过线环,可快捷的实现手竿与手车竿之间的切换。同时,通过所述的活动环及过线环还可以实现自行更换,而无需由渔具店或生产厂家更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鱼竿用末梢部位组件中套筒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凯蓝钓具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凯蓝钓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12823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